华香玲把人接去慧宁长公主府。

    这事很快传入一个人的耳里。

    那就是上官宏哲留在大魏京城的沧。

    他的两个主子都死了。

    他有恨,他要为他们报仇。

    但他知道他要杀荣王一家不可能,那就完成主子的遗愿,助大魏三皇子登基。

    一个草包上位,沧澜才有喘息的机会。

    同时这消息也传进三皇子耳里。

    三皇子放出一只飞鸽,约人见面。

    沧经过一番整装易容,悄悄来到一处茶楼暗间。

    而这个茶楼正是三皇子的产业,叫明前茶楼。

    是他十五岁后,利用每次出宫的机会,悄悄置办的产业。

    “见过三殿下。”

    “沧先生免礼。”

    三皇子对沧很礼遇。

    “殿下是担心那苗柄文坏事吗?”沧直接问出三皇子的担忧。

    “是,本皇子怕这事牵连到本皇子身上。

    现在大皇兄站起来,二皇兄在户部也做得日渐顺手。

    而本皇子在工部根本没有机会施展。

    现在国库无银,什么事都做不了,处处都要精打细算,更是半点油水也捞不到。”

    三皇子最近感觉越来越糟心。

    大皇兄的脸虽没治,但他估计迟早会治好。

    想到余元筝,他就气不打一处来。

    当年他带着一个老大夫去给大表哥看诊,直到余元筝的身份报出,才知当时他就是个跳梁小丑。

    人家早就看出有问题,只是不便暴露医术。

    害他受罚。

    “殿下放心,此事不会牵连到殿下身上。”沧保证道。

    “哦?沧先生另有安排?”三皇子惊讶。

    “放心,最终查到的结果就是二皇子参与科考舞弊。”

    “真的?”三皇子眼睛一亮。

    “二皇子外祖是太师府,但太师已死,他的两个舅舅一个七品,一个五品,能帮他的有限。

    他在户部也是吃老太师留下的人脉。

    户部尚书是老太师的学生之一。

    他又娶了户部侍郎的女儿为皇子妃。

    但两国交战,他在户部也一样没有下手的机会,皇上盯得很紧。

    所以他也把主意打在了科考上。”

    沧在大魏京城经营多年,消息来源广,根本不是三皇子能比的。

    三皇子这才把心放进肚子里。

    他对沧很信任。

    他虽知道这是上官宏哲的人,但上官宏哲已死,沧先生及其手下就等于无主,他正好接收过来。

    三皇子当然也知道上官宏哲是沧澜的奸细。

    但三皇子始终认为他是迫于三老夫人的胁迫,才不得不做奸细。

    现在大魏已经打败沧澜,而且他们母子已死。

    这些手下就成了无根的浮萍。

    同时沧先生是真心实意为他办事。每次都让他非常满意。

    且沧先生和他手下的这些人都是大魏人。

    这批人也正需要新的依靠。

    三皇子和他母妃商量,先接触,再深入交流,加上沧的有意亲近,为他提供很多有用消息。

    就连母妃身边的两个大宫女都是沧派去的。协助母妃在宫里不受其他嫔妃欺负。

    而那两个宫女的能力听母妃说确实不错。

    可见沧先生是真心实意投靠他。

    “你是说二皇兄也在科考上做文章?”三皇子有点不敢相信。

    二皇兄那温吞的性子,也这么大胆?

    “他只是需要钱。他也感觉到大皇子对他的威胁,所以想用钱打点。”

    “他是怎么做的?”三皇子很好奇。

    “到时殿下就知道了。等苗柄文参加完殿试就是二皇子暴露的日子。”沧说得高深莫测。

    三皇子听了,也跟着笑得意味深长。

    “殿下,皇上会在八月祭天,到时会是个好机会。如果你想有大作为,可以好好利用这个机会。”沧建议道。

    “先生仔细道来。”三皇子一听,就知道他有好主意。

    然后两人就八月初八,皇上祭天时如何实施计划而认真商讨起来。

    大魏打了大胜仗,又与南蜀签定和平百年的条约,启明帝肯定要告慰先祖和上苍。

    这是启明帝登基以来最大的功绩。

    礼部已经在准备中。

    三皇子和沧密谈了一个多时辰才各自分头离开。

    而两人都没有察觉,他们的见面早已被人盯上。

    ——

    回到府的香玲县主,让管家给苗柄文安排个客房。

    还让管家给他找几件换衣的衣服,然后拿着苗柄文的答卷去找慧宁长公主。

    慧宁长公主一看到女儿,就想唠叨两句。

    之前因她偷跑去边关的事,就让她非常生气。

    但儿大不由娘,她也管住。

    人都去了,追也追不回来,后来知道神医把天花控制住了,她才把提着的心放下。

    至少女儿不会被传染。

    后来又知道女儿为了救神医,用自己的身体去挡箭,更是担心得夜不成寐。

    还好神医把人救活了。

    回来看到女儿胸口的伤疤,她好想大骂一通,可是又骂不出口。

    连皇上都夸奖她大义,还能怎么着,只能认了。

    能做镇国公主的救命恩人,那是能流芳百世的好事。

    百姓记得镇国公主,就会记得香玲县主。

    想到这个,她又与有荣焉。

    “香玲,你已经二十三了,什么时候才嫁人,给你娘一个准话。”

    “娘,先别说这事,女儿有重要的事和您商量。”华香玲一本正经。

    “什么事?”慧宁长公主见女儿难得严肃的样子,也提起了兴趣。

    “娘,你看,这是一个学子会试后默出来的考卷。”华香玲学问不怎么样,但好坏还是分得清。

    她看了点,策论写得真不错,非常贴近民生。

    慧宁长公主的学问就强多了,在宫中长大的。

    接过考卷,认真看起来。

    “你哪里来的?”慧宁长公主看完才吃惊问道。

    答得确实不错,难得的人才。

    华香玲就把今天遇到的事讲了一遍。

    听得长公主直皱眉。

    孩子说得没错,这里面一定有文章。

    “翠儿,去找管家,让他把县主带回来的男子带来见本宫。”

    “是,长公主。”叫翠儿的丫鬟应声离去。

    刚洗了个澡,换好衣服的苗柄文就被带到长公主面前。

    “怀远府贡生苗柄文拜见公长主殿下。”苗柄生恭敬行礼,但不卑不亢,也不献媚讨好。

    长公主见他一身文人风骨,行礼标准,态度端方。

    心生几分喜意。

    “苗贡生,你年方几何?”慧宁长公主别的没问,先问人家的年龄。

    “在下年方二十有三。”

    “家中可有妻儿?”慧宁长公主这是打破砂锅。

    华香玲奇怪地看着母亲,怎么尽问些无关的问题?

    苗柄文不知公主何意,但公主有问,自当认真回答。

    “并无。因在下一心求学,怕影响学业,一直不曾考虑婚事,只等有了前程再考虑。”

    “可有定亲?”长公主问得更细。

    “也无。不过等殿试后回乡,家母可能就会给在下张罗。”

    再傻,华香玲也知道母亲是什么意思。

    听得她直翻白眼,母亲这是见个男儿就想给自己相看夫婿。

    不过这人看着还不错。

    “你的考卷本宫已看过,但本宫学问有限,不作评语。

    既然你有殿试机会,本宫先不多事,等你殿试后再说。

    你就安心在本宫府上住着,直到殿试结束,等皇上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