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直接说道:“殿下,咱们大明有州县一千余个,其中最为特殊的就是宁阳县。”

    “而当初之所以要把宁阳县单列为中书直辖,为的就是起到一个试点作用。”

    “如今驸马爷提出要在州县和村社之间增加一个小衙门,且不说缺少的官、吏,就是什么都不缺少,直接在千余个州县之间推开,地方官府和百姓之间都容易出现一些混乱。”

    “依臣之见,与其冒然在千余个州县之间推开,倒不如先在宁阳县试行,若是效果好的话,可以向兖州府和登州府铺开,再慢慢向整个山东铺开。”

    “等到时候成熟之后,再向整个大明铺开。”

    刘伯温再次瞥了李善长一眼。

    想退休了就是老臣。

    眼看着退不了了就是臣。

    这老匹夫,还是一如既往的奸滑。

    不过,这老匹夫说的也没错,毕竟宁阳县是中书直辖,先在宁阳县试行,好就慢慢推开,不好就改掉,总比直接冒然铺开要好的多。

    当然,这些因素还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现在的宁阳知县是杨癫疯。

    一想到杨癫疯提出来的损招,最后还是落回到杨癫疯的身上,刘伯温的心里就暗爽不已。

    刘伯温跟着拱手拜道:“殿下,臣也觉得韩国公所言极是。”

    朱标点了点头,笑道:“那就由中书下发公文,先在宁阳县试行,孤回头就给我爹和姐夫写信。”

    略微顿了顿,朱标又伸手拿起一份奏本,让人递给李善长和刘伯温。

    “除了小衙门的事情之外,登州府那里还要求朝廷调拨一些识字、会算数的工匠。”

    随着朱标的话音落下,李善长翻动奏本的手指顿时微微僵住。

    刘伯温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不见。

    李善长快速的把奏本看了一遍,随后又一言不发的将奏本递到了刘伯温手里。

    刘伯温接过奏本看了一遍,在把奏本还给小太监的同时也轻轻的闭上了双眼。

    造孽啊!

    识字、会算数的工匠?

    他杨癫疯到底是怎么把这三个词联系到一块儿的?

    正当刘伯温暗自腹诽的时候,李善长却是皱着眉头说道:“殿下,驸马爷的要求,着实有点儿为难人了。”

    朱标满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李善长又长叹一声道:“识字、会算数的工匠其实也有,问题是早在洪武二年的时候,上位就已经把那些工匠派到了宁阳县。”

    被李善长这么一说,朱标顿时也想起来了。

    洪武二年的时候,自家老爹确实是往宁阳县调拨了三百多个工匠。

    更重要的是,自家老爹当时正处于忽然上头的状态,甚至暗戳戳的准备要重新打一遍天下,所以调拨过去的工匠不仅覆盖了当时大明的全部行业分类,而且全都是从匠营里抽调的最好的工匠,基本都符合识字、会算数的要求。

    问题是那些工匠已经调拨去宁阳县。

    而到了宁阳县的工匠还能算做是朝廷的工匠吗?

    朱标伸手揉了揉额头,长叹一声道:“宁阳县……那就是一个无底洞,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还是想办法另外挑人去登州吧。”

    李善长黑着一张脸,正打算点头应下,忽然之间却又抬起头来,望着朱标问道:“殿下,臣记得重新划分各布政使司治下区域的奏本,也是驸马爷提出来的?”

    朱标不明所以的点了点头,李善长却向朱标告了一声罪,起身走到了刚刚更新不久的大明疆域图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