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把赈灾工作交给一二九师,算是一个绝佳的选择,毕竟在底层老百姓中,八路军的口碑那可是相当不错,尤其是那句“打土豪、分田地”更是深入人心。

    于林清楚即使是自己亲自动手,效果也不可能达到如今的这种良好局面,毕竟就算是自己说要赈济灾民,可是那些普通的老百姓,又有谁听说过三清观的名号?

    可是由八路军出面则完全不同,最起码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八路军还是值得相信的一支队伍。

    当然了于林也十分清楚,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西北军区通过这次赈济灾民的行动,绝对也是收获颇丰,不仅能够得到自己赠送的大批粮食和武器弹药,更能够得到更多的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即使是人家八路军干部战士们在各个救助点,不时的向前来领取救助食物的逃荒老百姓宣传,是三清观于林观主捐献出了所有的粮食,用以赈济灾民、救助受苦受难的广大老百姓,那些逃荒老百姓当然会记住三清观于林观主的名号,但是同时也不会忘记这些给自己分发食物的八路军干部战士。

    于林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不过他也只是想着试试能否通过这次赈济灾民的行动,得到此方小世界意志的认可,如果能够获得天地大道馈赠的功德之力,那将是意外之喜了,反正自己的初衷就是不想眼睁睁看着历史上的惨剧继续发生,能够尽量多救助一些豫、鲁、晋地区受灾老百姓,就足以自慰了。

    回到九十五号四合院东跨院,收起“逍遥居”后也没有看到小丫头的身影,于林微笑着摇了摇头,都说习惯成自然,显然自己已经习惯了每次回来小丫头都会跑过来迎接,冷不丁没有看到小丫头的身影,没有听到小丫头糯糯的那声“大锅锅”,还多少有点儿失落。

    当于林走进正屋客厅,看到小丫头和黄婉茹正规规矩矩地坐在书房条案前,手里握着毛笔,认真地写着毛笔字,母亲苏玉兰正站在两人的身后,不时出声指出两人的不足之处。

    于林也没有打扰她们,径自走出了正屋客厅,迈步向着院门走去,刚刚走出厨房的牛大娘好奇地开口询问:“小林,怎么刚回来又要出去?”

    于林微笑着说道:“牛大娘,我去后面猫耳朵胡同,看看房子的修缮情况。”

    还没有等于林走到院门口,后面就传来小丫头糯糯的声音:“大锅锅,等等琳琳,我们要跟你一起去。”

    回头看到小丫头正拉着黄婉茹的小手,倒腾着小短腿向着自己这里跑了过来。

    于林看到母亲苏玉兰也出现在了客厅门口,笑着说:“小林,婉莹和琳琳今天下午学会了不少毛笔字,正好你带着她们俩出去走走吧。”

    于林微微点了点头,伸手抱起已经跑到跟前的小丫头,另一只手牵着黄婉茹,向着门外走去。

    出了院门于林一边迈步走向右前方,一边笑着说道:“婉莹,我记得你说过已经读过不少书,难道没有学习写毛笔字吗?”

    黄婉茹有点儿不好意思地低声说:“少爷,以前我们老家那里比较穷,爹在村里教私塾,村里那些来读书认字的孩子,也只是给一点儿棒子面和蔬菜、野味当学费,我们都是拿着树棍在沙盘上练习写字,爹虽然也教过怎么写毛笔字,可是家里也没有纸张练习。”

    于林听后暗自叹了口气,嘴里笑着说道:“婉茹,咱们家里笔墨纸砚都不缺,你和小琳琳以后尽管放心练习,有时间了我再去琉璃厂买一些笔墨纸砚回来。”

    黄婉茹认真地点了点头,虽然没有说话,可是小手却紧紧攥住了于林的大手。

    小丫头待在大哥的怀里,两条胳膊紧紧地搂着大哥的脖子,凑到于林的耳边低声说:“大锅锅,刚才人家听到你和牛大娘说话的动静,放下毛笔就拉着婉莹姐姐跑出来了,忘了跟娘要果果了。”

    于林听后忍不住笑着说:“好了,等会儿回家大哥给你们果果吃,现在咱们在外面,记住了以后不能在外人跟前吃那些果果。”

    小丫头眯着眼睛笑呵呵地答应着。

    一大两小三个人很快就经过九十五号四合院的大门,沿着旁边的胡同向里走去。

    猫耳朵胡同七号四合院大门敞开,这是一套两进标准四合院,沿街五间倒座房和一座高大的门楼,原本朱红色的大门,此时已经有不少地方油漆脱落,露出里面的黄褐色的木头,以于林的眼力劲,当然能够一眼认出,打造这座大门所使用的是质量上乘的楠木。

    牵着黄婉茹的小手,于林迈步走进了大门,迎面的照壁上面石雕和砖雕都已经出现残破,照壁正中的五福临门砖雕也缺了一大半,就连脚下的青砖也残缺不全。

    当于林绕过照壁来到垂花门前,左右两边的花圃早已经长满了杂草,原本种植的两棵海棠树也由于多年没有进行修剪,枝叶有些杂乱。

    垂花门柱也由于磕碰、再加上年久失修,早已经斑驳不堪,同样由楠木打造的院门,上面的朱漆掉的七七八八,看上去十分残旧。

    走进洞开着的垂花门,入目所见都是一副残破不堪的景象,游廊木柱也是油漆脱落,显得十分破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