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确凿,还有什么不简单的?”冯琪峻当时还年轻气盛。
“他背后是谁,你清楚吗?”
冯琪峻沉默了。
他知道那个厅长后台硬,但在他看来,这不是理由。
“查可以,但要把握时机。这个案子先放一放,等省里某些人事变动后再说。”书记最后这样说。
这件事后,冯琪峻被调到了基层单位,一干就是三年。
但他没有改变自己的做事方式。2006年回到省里后,继续做着得罪人的工作。
他的事业起起落落,但始终保持着令人生畏的办案能力和不阿于任何势力的操守。
到了2009年,他从一名普通办案人员,升到了省监察厅副厅长的位置。
这条路他走得并不轻松。
为调查一家化工厂非法排污案,他独自前往现场取证,被厂方雇佣的打手打伤,住院一个月。
他妻子当时已怀孕,受到惊吓后早产,孩子没能保住。
这件事成了他与妻子婚姻的转折点。
妻子无法理解他的固执,甚至称他“为了工作不要家庭”。
争吵不断,最终以离婚收场。
事后,冯琪峻更加投入工作,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填补心中的空洞。
而那家化工厂,在他出院后的彻查中,被发现涉及多起环境污染和行贿案件,最终厂长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多名衙门官员因此落马。
如今的冯琪峻已经四十三岁,身高中等,体格结实。
岁月和工作的压力在他额头和眼角刻下了深深的纹路。
他的衣着永远是那种标准的灰色或藏青色西装,打着朴素的领带,不苟言笑。
办公室里除了必要的办公用品,几乎没有任何个人物品,连张照片都没有。
同事们私下称他“铁面包公”,既敬重又畏惧。
他查案时的雷厉风行和毫不留情在省里已经成了某种传说。
有人说他不善变通,也有人说他不懂人情世故。
但冯琪峻从不为此辩解。
在他看来,原则问题上的“变通”,不过是腐败的另一种说法。
现在,他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南城这个任务,表面上是调查拆迁项目中的违规行为,实则是一场复杂的权力博弈。
冯琪峻心里清楚,自己再次成了某些人的棋子。
但棋子有时候也能决定自己的走向。
他拿起桌上的南城档案,翻开第一页。
众兴公司、陈庆这些名字在纸上排列着,背后是一张他尚未完全看清的网。
他合上文件,起身走到窗前。
省衙门大楼的玻璃窗映出他略显疲惫的面容。
多年前那个为理想奋不顾身的年轻人已经不在了,但那份固执和坚持,那根扎在骨子里的硬脊梁,从未改变。
南城之行,将是对他另一场考验。
无论谁在背后推动这盘棋,冯琪峻只会按自己的方式行事。
查清事实,还原真相,不偏不倚。
至于这会得罪谁,会有什么后果,他早已不再计较。
宜城的空气中夹杂着温和的湿意。
城东老街区的小巷深处,一家不起眼的布艺店开在转角处,招牌很旧。
店里大概四十平米,布料堆得满满当当,一进门就能闻到棉麻混着浆洗剂的气味。
窗外光线透过半开的百叶窗,在地面投下条状的影子。
杨鸣推开门,门框上的铃铛发出清脆的声响。
柜台后面,蒋娇正在给一块蓝色印花布裁边。
听见铃声,她抬起头来,四十出头的脸上带着一丝职业性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