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低速四轮,虽然目前的市场销售状况很不错,但这玩意钻了政策的空子,迟早要被限制的,未来没有太大的发展前途。”

    徐磊点了点头,认同的说:“我也是这么觉得的,所以我在想,咱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往汽车方向来转型?”

    “汽车?你想要造汽车?”李晓峰大吃一惊。

    徐磊连忙解释道:“我并不是想要造油车,我想要造新能源电车,你不要觉得我是心血来潮,我已经花费了一年多时间进行行业调查。

    在油车方面,国外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专利壁垒,咱们是不可能超越他们的,国内的那几家油车企业也已经经历了大量的技术积累,我们现在再去搞油车就是找死。

    可新能源汽车才刚刚兴起,这两年国家也正在大力的补贴和推广,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全新的赛道,国外的车企也没有什么技术壁垒,咱们有机会可以弯道超车。”

    然而,他的话让李晓峰想起了前世的新能源车惨烈大战,各家车企把内卷发挥到了极致,虽然新能源车市场绝对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大市场,可他根本就没有信心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原因很简单,新能源车虽然是一个新赛道,也能称得上是科技企业,但企业的护城河并不太深,任何没有强大技术壁垒的行业,市场都很卷的。

    很多人都说新能源电车是电池车,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太片面,但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于是,李晓峰苦笑着说:“对于新能源汽车,我也有所了解,也知道这个领域是个新赛道,市场很大,机会很多。

    可问题是,咱们能看到这是一个机会,别人也能看到这是一个机会,再加上新能源车本身没什么技术壁垒,未来市场肯定很卷的。”

    “现在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基本上都是那些油车企业,大部分油车企业进军新能源车的态度也不太积极。

    我觉得,以咱们李氏集团的资金实力,只要咱们认真的搞下去,我是有信心可以在这个赛道里杀出重围的。”

    李晓峰苦笑着摇了摇头:“你有这个信心,我可没有,汽车领域的人才数量,可不是两轮电动车能比的。

    更重要的是,集团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应该要放在真正的高科技领域,跟那些车企比内卷,符合集团的利益。”

    “为什么啊,难道咱们就眼睁睁的看着这么大的市场,不扎进去分一杯羹?”

    “咱们有更有前途的发展领域,一个是无人机产业,一个是芯片产业,尤其是芯片产业,这可是制造业上游的核心产业。

    未来不管是两轮电动车还是四轮汽车,都将沦为新时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就是说,跟生产鞋子衬衫的企业比较类似的行业。

    我可不愿意搞那种累死人又让人操碎了心的行业,更喜欢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的行业。”

    听了李晓峰的这番话,徐磊的眼睛里露出了失望之色。

    李晓峰笑了笑,语重心长的说:“徐磊,我知道你很努力,也很勤奋,知道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这两年你努力提升自己,还拿了一个ba。

    更难能可贵的是,你在提升自己的同时,还没有耽误工厂的管理和运营,鸿星电动车厂在你的手里发展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