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何,上午军管会的同志过来通知,说晚上开全院大会,有些事儿要宣布。”
何大清下班匆匆回家,刚到院门就被蹲影壁前侍弄花草的阎埠贵叫住,说道。
“怎么回事儿?有说吗?”
何大清站在门口,不解问道。
“不知道,军管会同志倒是没说,不过我先听周围几个院子,今晚好像都一样,都要开大会,估计又有什么政策要发布吧。”
阎埠贵开口说道。
“哦,好,我知道了。”
何大清答应一声,就迈步进了院子,他没回后院,而是先走到厕所那里看了看。
“李师傅,都弄得差不多了哈。”
何大清看了眼,厕所已经做得差不多。
虽然他知道水厕其实比旱厕好,只是没那么臭,可这时代虽然也有水厕,但别说在国内,四九城、沪城这样的地方,有水厕的都不多。
国内这个时候建的厕所,依旧是以旱厕为主。
四九城旱厕改水厕的工程,大约要到七十年代才开始,这时候水厕用到的蹲便器、弯管等材料都需要进口,国内虽然有烧窑的技术,但还真没有大批量生产过那东西。
何大清也就是随便问了一嘴,知道材料没法弄,也就不去想了。
找人专门定制,算了,想想还行,何大清也懒得费那么大劲。
易忠海、许富贵也跟着进来看了眼,都很满意。
李师傅正带着人砌外面的围墙,月亮门的木架子已经搭好,砖砌筑上去,灯杆了,拆掉木轿子就算齐活儿。
要是没这道围墙,旱厕对前院杀伤力还是蛮大的。
龙老太太也不愿意为了这点砌墙的钱就和租客发生矛盾,所以直接把该做的都做了,统共也没几个钱,大家却能方便很多。
“明天差不多院子里就能收尾吧。”
何大清对李木匠问道。
“差不多明天上午能够收工。”
院子里的瓦片前两天已经收拾了,换了半车瓦片,倒是不算多。
用他的话来说,上次收拾院子,材料这块都是上好的,挺耐用。
也揭开瓦片看过,房梁都还好,主要是材料用的好。
“什么时候可以用?”
何大清又问道。
“今天周二,周五、周六就可以开始用了,晾上两天还是要好些。”
李木匠算算时间就说道。
“得,周六你过来,我们把账算了。”
何大清马上就说道。
“好说,就这么定了。”
回到后院,何大清就开始准备晚饭,晚点军管会那边又要开会,还不知道什么事儿。
龙老太太倒是听人说了,但也不清楚什么事儿。
吃过晚饭,何雨柱把碗筷都洗了,军管会的同志才姗姗来迟。
不是他们不积极主动,实在是分在他们片区的院子太多了。
南锣鼓巷这边,四合院一座连一座,大大小小几十个院子,就算他们发分组,每个小组也要负责十来个院子。
“老许,前院开会。”
阎家大儿子阎解成这会儿就成了院子里的传令兵,从前院跑到后院,挨家挨户通知。
谁叫老阎家住在院门口,人家进院子第一家就是他们家,家里人口也还多。
何大清和许富贵,还有其他邻居一起去了前院,龙老太太没去,天黑了,她不想动弹。
反正何大清去了,回来也会和她说这个事儿。
“这次来,主要是因为政务院发布了一份政策,要对全国的农村人口进行阶级成分的划分。
咱们这个院子呢,之前也上报了住户的情况,一些人报的就是农村户籍,这次开会,主要就是通知一声,农村户籍的同志,近期要返回户口所在地,进行成分划分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