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国攻打齐国,这场灾祸,比当初萧煜初登基那会儿、几国联合攻齐,还要严峻。

    诸位大臣面面相觑。

    即便有所防备,但,这一天还是来得太快了。

    萧煜不愧是一国之主,大敌当前,没有一点慌乱无措。

    他镇定沉稳地吩咐下去。

    “严守四境,备粮草、竹火枪!”

    “是!”

    此时,南齐边境,诸国大军云集。

    北境有北燕,以及追随北燕的三小国。

    东境有大夏为首的四国联军。

    南境,前不久才被打退的绥和盟军卷土重来,还有那休养生息多年、骑兵众多的南苍国。

    西境也有两个小国,集结兵力,共三万。还有那西女国,六万大军紧随其后。

    他们陈兵南齐四境,呈包围之势,来势汹汹。

    边境守军们从未见过这阵仗。

    大大小小的国家算起来,有十多个!

    任何一境失守,南齐就完了!

    宫中人心惶惶。

    宫外更是如此。

    百姓们得知此噩耗,只觉天要塌了。

    “这是诸国联手灭齐啊!朝廷呢?朝廷的官兵在做什么!还不赶紧去支援各边境!”

    “我看,这场灾祸甚大,南齐怕是挺不过去了。”

    “得和谈啊!不能战!”

    在他们看来,要一下对付多国敌军,还是从四面八方而来,南齐胜算极小,不如与之和谈,化干戈为玉帛。

    一时间,人人自危。

    南齐北境。

    北燕新帝御驾亲征,坐镇后方。

    帐篷内,他怀抱美人儿,饮酒作乐,姿态逍遥。

    下方坐着的,是其他三小国的主将,来此商讨进攻南齐事宜。

    燕皇语气狂妄。

    “南齐四境遇敌,没有那么多兵士支援。

    “这场大战,我们必胜。

    “西女国那边情况如何?”

    侍卫来报。

    “皇上,西女国来信,先让西边两小国诱敌,西女国则在后方设伏,届时打南齐一个措手不及!”

    燕皇心情畅快,拍案道。

    “很好!南齐必将为我鱼肉!上火龙,直接摧毁南齐北大门!”

    “是!”

    北燕忍这口气,很多年了。

    南齐虽然也制出火龙,可终归远水救不了近火。

    据他所知,火龙架制作艰难,那火龙弹更是耗时甚久,一年最多炼制出两颗,南齐就算有火龙架,也是摆设。

    南齐仅有的火龙弹,都被放置在宣城。

    所以,这北境就算有火龙架,也派不上用处,等宣城的火龙弹送来,北境早就被他们燕军攻破了!

    思及此,燕皇势在必得。

    侍卫提醒。

    “皇上,东山国那边说,南齐恐怕早有防范,火龙强攻不成……”

    燕皇一道凌厉的眼神投去。

    “火龙乃上策!省时省力。快去!”

    但,世事难预料。

    北燕要出动火龙之际,前去探查的斥候来报。

    “报!皇上!南齐已有火龙弹!”

    燕皇一听,眼神阴鸷。

    “该死!

    “他们哪儿来的消息!竟真能早做准备!”

    两国火龙齐聚阵前,同时发射,必两败俱伤。

    他不想听东山国的计策,显得北燕没什么智谋。

    可眼下,也只能按照东山国的原计划行事了。

    “兵分两路,借道梁国!”

    北燕和梁国都与南齐北境接壤。

    北燕接壤的是西段,梁国接壤的是东段,且梁国与之接壤的更多。

    因梁国是南齐藩国,南齐对它设防较少。

    是以,北燕与三国联军分为两路,小股兵力佯装集结西段,吸引齐军,另外大股兵力从梁国绕行,强攻进入南齐后,再杀回马枪,里应外合,一同摧毁南齐北境防线!

    燕皇没将南齐的北大营放在眼里。

    如今的北大营,也就孟渠还算个强敌,但,没有那孟行舟,就靠张启扬那后起之秀,如何抵得过他们这些富有经验的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