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 > 第372章送礼很有效

第372章送礼很有效

    但李善长并无过多在意,毕竟他身为老朱的开国元勋,加之封公。

    如今还是左丞相,儿子又迎娶公主,身边亲戚也已拜官,此已位极人臣们,还需要担心什么

    但弹幕所言,却令其手脚冰凉。

    天幕无视李善长复杂的情绪,画面继续。

    【在朱元璋的情报机构检校中,有个得力干将,名叫杨宪。】

    【他多次上奏朱元璋。】

    【说老大,经过我的调查,发现李善长这个人,无大才,不配为相。】

    【不配当丞相。】

    【大家猜到没有】

    【这个杨宪是李善长的对立派,浙东派的人。】

    【朱元璋听了以后非常生气。】

    【说李善长很早就跟随我了,虽然确实不配当丞相吧,可至少有苦劳啊,这话你以后别说了。】

    【朱元璋嘴上说不要,可很快把就杨宪调任中书省,调去了李善长的部门,中书省。】

    【掺沙子的意图很明显了。】

    【他不希望帝国核心管理部门中书省,是李善长一个人说了算的。】

    【李善长听说,朱元璋安排浙东派的杨宪,进自己的中书省,马上嗅到了阴谋的味道。】

    【老伙计朱元璋,这是要削我的权啊。】

    【不行,我也得赶紧培养一个,完全信得过的帮手。】

    【李善长一琢磨,想起了一个大箱子,里面装着黄金300两。】

    【胡惟庸的前半生,当得起一个庸字。】

    【胡惟庸,今安徽定远人。】

    【划重点。】

    【安徽定远,朱元璋老乡,妥妥的淮西派。】

    【他早年在元朝做小官。】

    【朱元璋刚起兵,连大城市南京都没去过呢,胡惟庸就投奔了朱元璋。】

    【不得不说,胡惟庸的眼光很独到,可他看上了朱元璋,朱元璋却没看上他。】

    【朱元璋先是让胡惟庸担任了元帅府奏差。】

    【送信的。】

    【胡惟庸通过不懈的努力,升了官,身为了写信的,宁国主簿。】

    【又通过不懈的努力,当上了知县,县委书记了。】

    【然后是湖广金事。】

    【可不算快。】

    【别忘了,他可是朱元璋的创业元老级人物。】

    【要知道只比他早一年入伙的李善长,已经做到左丞相了。】

    【可想而知此时的胡惟庸,内心是苦闷的。】

    【这要是在小说里,胡惟庸的老婆,高低得跳出来骂两句。】

    【瞧瞧你这没出息的样儿,看看人家隔壁村的李善长。】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平庸了十几年的胡惟庸突然就开窍了。】

    【他给昔日的老乡、老同事,如今的老领导,李善长,送上了一份大礼,黄金300两。】

    【能送得起如此豪礼,可见胡惟庸这几年,官当的也不干净。】

    【干不干净放一边,大礼很有效。】

    【没过多久,李善长就把胡惟庸调到了京城,担任太常卿。】

    【主管祭祀、宗庙、朝会等文化活动。】

    【三年后,胡惟庸就被调进中枢,任中书省参政知事。】

    大秦位面。

    “一路未晋升,原是未送礼。”

    嬴政看着天幕,这样的发展着实有些黑色幽默。

    而且根据天幕中所言,名为胡惟庸的官员,努力的如此多年,却只是一介小官。

    但这样的官员,虽不知怎么送礼,却获得了如此多的贪污,整整黄金300两。

    这还只是送出了礼物,若是自己享用,怕是更多贪墨。

    “这是真不会做官吗”

    嬴政自语,他身后李斯亦是一脸不赞同。

    能够获得如此多的贪污银两,那可太会做官了。

    即使后世,与如今大秦相异。

    从后世旁白的言语间,亦能看出,这绝不是小数目。

    此人为官十余载,竟有如此多银两,贪墨数量惊人。

    若是让嬴政来,也绝不会重用此人。

    “李善长真是糊涂。”李斯摇了摇头。

    如此多年胡惟庸未得重用,不正是说明,朱元璋并不想用他。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已经做到如此地位的李善长,却仍要为了黄金,选择托举如此蠢材,真是难以言说。

    君臣二人皆是摇头。

    天幕之中,继续的画面。

    【咱们介绍一下,这个中书省到底是干什么的吧。】

    【在明朝有三大中枢机构。】

    【其中中书省总天下之文字。】

    【都督府统天下之兵权。】

    【御史台正朝廷之纪纲。】

    【具体点。】

    【中书省管啥】

    【简单来说事无不统。】

    【啥都管。】

    【权力之大远非都督府和御史台能比的。】

    【中书省的大领导就是丞相。】

    【真正的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胡惟庸如今进了中书省,再想进步进步,那就得当丞相了。】

    【可这一步,很难。】

    【只要他的靠山,老乡、老领导,李善长不挪地儿,胡惟庸一辈子都够不到了。】

    【不过机会很快就来了。】

    大明位面,李善长心中千潮万浪,但面上仍是显得无比平静。

    他年岁已高,养气功夫自然已登峰造极。

    哪怕心内惶恐,却也不动声色。

    老朱对他的杀心,李善长此时才真切感知,但他也无法作为。

    并不是李善长,不怕掉脑袋,而是他此刻已无力回天。

    即使约束子孙,约束下属,当老朱想举起屠刀之时,已无任何作用。

    而且李善长深知,他固然有错,更大原因是,老朱已经等不了了。

    倒不是,老朱要先一步登天,而是开国兄弟们,权力已大到老朱无法忍受,这只是一个由头罢了。

    天下之大,李善长却只能引颈就戮。

    人一生在世,所求无非就是功成名就。

    李善长走到今天,已是竭尽全力,只是他不甘心。

    只他一人死也罢,全家70余口,为何老朱也能下得了狠心

    打天下的情谊竟丝毫不剩,眼下还未展露刀剑。

    然而天幕中播放的事物,却将众人虚假的和平撕下。

    身为百官之首,李善长望着前方的君主,心有戚戚,君恩如海。

    他但求一线生机,为李家,也为自己。

    一行大字展现在天幕之中。

    【胡惟庸上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