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2章

    明德帝退位为圣德太上皇的诏书颁布当日,钦天监的铜铸浑天仪突然发出一声清越的嗡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阳玄先生夜观天象,只见紫微垣大放光明,北斗七星连珠如练。更奇的是,代表北翼疆域的天市垣二十八宿,竟同时泛起罕见的金色星芒。

    “天垂象,见吉凶。”阳玄先生在星图上郑重批注,“此乃‘五星连珠,圣人作而万物睹’之兆。”

    紫微帝星闪耀,北翼进入了全盛时期。

    随着新帝改元“昭武”,北翼确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边关互市的驼铃取代了战马嘶鸣,各州粮仓的粟米堆得触到了横梁。

    连最苛刻的史官都不得不承认,这是开国以来最富庶的太平年景。

    至于原先的明德帝,那位退居庆寿宫的圣德太上皇萧允德,按祖制本应“颐养天年,不与朝政”。

    然昭武帝元年元月大朝会,新君忽降阶解冕,北面长跪于丹墀,“儿臣德薄,恐坠祖宗基业。伏请圣父太上皇帝临朝监国,以安社稷。”

    言毕,亲捧摄政金册与龙纹兵符,举案过眉。

    庆寿宫方向传来三声净鞭。

    萧允德自蟠龙屏风后转出,手指抚过兵符上熟悉的划痕。

    他也不矫情,轻笑一声,“准了。”

    这一幕,当然是父子早前就说好的。

    御史台想说点什么,似乎也没找到可以说的点。

    祖制虽在,然新君跪请、太上忧劳,这般情形,纵是最严苛的礼官,也挑不出半分不是。

    明德帝一代明君,文治武功皆为世所共鉴。今甘愿退居太上之位,扶新君于御阶,此等胸襟,青史难寻。

    而今又应新君所请,为了江山社稷临朝监国,重理朝纲,鞠躬尽瘁,更是令群臣动容。

    十月金秋,庆寿宫的丹桂开得正盛,暗香浮动间,一道震动朝野的旨意传出:太上皇萧允德欲聘唐门楚君为太上皇后。

    礼部连夜呈上的《太上皇立后仪注》中,朱笔批红的“唐氏楚君”四字格外醒目。

    唐楚君接到圣旨时,茫然不知所措。鸢儿还没找到,她哪有心思嫁人?

    时安夏安她心,“母亲,原本太上皇也想推迟些时日。是我与他说,日子得过下去。你们成亲,也不影响我去找夫君。”

    她又道,“母亲有了好归宿,我才能安心带着儿女去找他们的父亲。”她顿了一下,轻声道,“不是您说的,咱们得替失踪的人,把日子过成该有的模样吗?怎的忘了?”

    母女二人说话间,萧允德带着齐公公来了。

    时安夏静静退走听蓝院,青铜风铃在檐下轻响。

    后日,她要起程前往铁马城。

    北茴正在内室清点行装。

    “北茴。”时安夏立在屏风边,逆光中的轮廓像是被日光镀了层金边,“去把乳母们都唤来。”

    不过半盏茶功夫,六位乳母已整齐立在院中的银杏树下。

    斑驳的日影透过枝叶在时安夏月白的裙裾上洒下细碎的金光。

    她朝北茴微微颔首,后者立即捧出一个缠枝莲纹的漆盘,盘中整齐码着六封雪花银。

    “此去铁马城,”她指尖轻抚过最上面那锭银子冰凉的棱角,“短则一载春秋,长则数年不定。”

    话音忽顿,一片金黄的银杏叶恰落在银锭上。

    她目光扫过众人,“你们在京中都有儿女绕膝,若不愿离京”

    北茴适时掀开漆盘暗格,露出六张身契,“今日便可拿了身契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