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筱有些惊讶,但不多。
因为自从程剑科技卧薪尝胆之后,她发现陈晨是真的什么都可以做出来。
她深入的了解了一下bib这家公司的情况,发现并没有那么简单。
总裁毛云出身于程剑科技,正经八百的高层次人才,刚刚在晨剑科技升任主要负责岗位,就突然离奇失踪。
外界都不理解这是为什么,哪怕程淼都有些摸不到头脑。
卫筱倒是先明白过来了。
从程剑科技的整个发展阶段来看那,毛云升任负责岗位的时间点正好是分割线。
自那之后,程剑科技就转入了深耕技术的环节。
好长时间都没有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也没有拿出新的技术预告。
而在这之前,程剑科技的进程更偏向于快速产业化。
外界认为这是程剑科技专注于技术积累,深耕底层架构的一步棋。
可卫筱知道,陈狗完全是为了拖住程剑科技,从金慕妍那里骗钱。
这也就是本总裁。
被坑的多了,一眼就能看出陈晨的小九九。
小金浓眉大眼的,碰上陈狗,也算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给她算计的明明白白的。
无论如何,陈晨的出发点是好的,也算是为自己操碎了心。
她也有一丝欣慰。
说归说,闹归闹。
有陈狗在身边,背后会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拖着。
尽管过程是曲折的,日子过得和过山车一样,但结果总是好的。
就像这一次。
卫筱意外得知,自己在海外还有一家出色的飞行汽车公司。
毛云之所以被发配北美,是因为他出色,而且有执行力。
到了北美之后,他迅速成立公司,推出产品,确立了在飞行汽车赛道领先的地位。
卫筱也是后知后觉,bib——y boss is best!
这家公司是陈晨的纯心腹。
无论如何,bib那边大有文章可做。
至于怎么做,还需要仔细斟酌。
自己的首要任务,还是想办法让汽车板块的业务赚钱。
……
卫筱从身后的书架掏出几本书,绞尽脑汁回忆着自己的毕生所学。
当前的新能源车市场是完全同质化市场。
买家和卖家都很多。
参与者都无法影响产品的价格。
所在这种市场条件下,厂商的策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情况。
所谓的短期,就是在固定时间内,固定成本没法改变。
但长期就不一样了,长期是完全可以变的。
长期来看,所有的成本都能变,即使是厂房和机器这种固定成本,长期也完全有时间变卖或者添置。
这样的话,决策逻辑就变的多样化了。
第一种情况,假如产品平均单价大于产品平均固定成本加产品平均可变成本,那肯定就是盈利的了。
产品卖一件就能赚一件的钱,这种稳赚不赔的买卖,无论短期还是长期,任何一个资本家都没理由拒绝。
第二种情况,假如产品平均单价等于产品平均固定成本加产品平均可变成本,也就是所谓的盈亏平衡。
那短期来看,由于固定资产很难快速变卖,不管生产多少,这部固定成本就像是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既然如此,那还不如继续生产,至少能覆盖所有成本。
长期来看呢,厂商完全可以在这个时候从容退出,金盆洗手,但是理性的资本家不会这么干,因为一旦他退出后,之前市场的这种供需均衡状态就被打破了,原本由他来满足的这部分市场需求,突然就没有了相应的供给,那么会发生什么事呢?
对了!
产品会涨价。
涨价之后,这个行业会由原本的盈亏平衡变为盈利,就相当于献祭了我自己,成全了竞争对手,那不如继续生产,保持市场均衡,等到技术进步,成本降低了,大家都有钱赚了。
第三种情况,假如产品平均单价大于产品平均可变成本,但是小于产品平均总成本
虽然我卖一件配件,但是产品单价还是可以完全覆盖平均可变成本,而且还能覆盖一部分的平均固定成本
那么短期看,厂家还是要继续生产的,否则损失的就不是平均固定成本的一部分,而是全部了。
因为短期内固定资产是没法出手的,但是这是短期的情况。
那么长期呢?
长期如果还一直这么亏的话,聪明的资本家肯定会选择停产并变卖所有固定资产,退出市场,好过卖一件亏一件。
风盾汽车目前就属于第三种情况。
产品平均单价大于产品平均可变成本,但是小于产品平均总成本这种情况。
也就是说,原材料、零部件这些可变成本,按照目前风盾汽车三十万出头的售价是完全能够覆盖的,而且还有一部分多余的钱能覆盖一部分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摊销。
按照书本上的知识,这种情况下,短期我最好的策略还是继续造车和卖车。
但是长期如果一直如此就不行了。
不过。
汽车行业是一个规模效应明显的行业,车卖的越多,毛利就会越高,车厂就能越快实现盈利。
除了借助规模效应实现长期盈利,背后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市占率。
虽然新能源汽车行业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的状态,但那只是为了便于分析问题所搭建的理论模型。
事实是。
这个行业目前已经面临产能过剩,车企供应增速超过总需求,表现为行业产能利用率已经开始下降。
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中,不光对于风盾,对于整个行业的所有车企来说,市占率远比眼下的利润重要,因为长期来看,只有高市占率才能掌握定价权和盈利率。
“所以,这破车我还得造。”
“目前公司的现金流还算健康。”
“不健康的,只有风盾汽车本身的现金流,无法让我使用后返利而已。”
卫筱咬着笔头,脑袋大的一批。
销量矫正这一招使用之后,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几乎没有效果。
甚至还有点反其道而行之的道理了。
所以她有些犹豫了,是不是该打退堂鼓?
可如果打了退堂鼓,风盾汽车的销量眼看着会节节攀升。
欠的车越来越多,市占率越来越高。
在经济学上这不算是死路一条,至少长期以来还能有指望。
可是站在自己的角度。
天知道我在什么时候掌握定价权,实现盈利?
“不行,得换个思路!”
卫筱在稿纸上画上两个符号。
+,-
矫正销量,属于-,是节流的一种手段。
既然节流不管用,那就+,开始开源。
造车业务已经开始,风盾拥有成熟的供应商和上下游体系,所有生产资料都是现成的。
既然这些生产资料的价值无法再一个产品上体现出来,就造一堆产品。
反正!
一个羊,也是放。
一群羊,照样放。
想到这里,卫筱算是有了一些方向,但cpu还是在燃烧。
因为她总觉得好像有哪里不对。
风盾汽车为什么只开发一款产品?
是因为产能饱和,无法生产更多的汽车。
如此一来,除了生产线之外,设计、研发和营销这些生产资料其实都是控制的。
因为产能不足,荒废了造车板块接近一半的能量。
她想造更多的车,也没有门路。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性。
利用自己手里这一半的生产资料,去生产另外一款车子?
“有!”
“太有了!”
拨开云雾见天名,卫筱豁然开朗。
“借壳生蛋!”
想到这里,卫筱一个电话把陆仲亨摇了过来,一个天才想法已经在她的脑海里形成。
“陆总,最近你的工作干的很不错!”
陆仲亨受宠若惊,没有记错的话,这应该是卫总第一次夸奖自己的工作。
“全凭您的培养和教导。”
“害……不值一提。”
卫筱心虚的摆摆手,自己都快忍不住笑了。
我压根儿没想培养你啊,是你自己太优秀了。
一开始,我只觉得你可以当我一体个提线木偶,替我矫正销量罢了。
没成想。
矫正着矫正着,陆仲亨站起来了。
几乎串联了一半的乘用车市场,让他们都用上了风盾汽车的系统。
这说明一件事。
当初金慕妍开除陆仲亨,完全脑瘫操作。
陆总是有大智慧的人。
卫筱靠在椅背上,风轻云淡:“陆总,我来考你一下。”
“您说!”
“你认为,当下我们风盾汽车最大的短板是什么?”
陆仲亨脱口而出:“产品矩阵。”
“展开讲讲。”
陆仲亨殚精竭虑。
这个问题他一直在考虑,问题的源头还要回溯到卫总招聘他的时候。
他百思不得其解,智行部门到底以什么样的产品逻辑存在?
经过一番思想挣扎和实践经历之后,陆仲亨得出了答案。
智行部门的存在,是卫总下的一手妙棋。
“我们风盾汽车目前受制于产能,无法扩大规模提高效益。”
“只有一款产品的车企,是不完整的车企。”
“首先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天然的吃亏。”
“其次,成本无法显著的下降。”
“这两个痛点可能是风盾汽车创业中最大的问题。”
“不过……这些都是不可抗力造成的,而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卫筱听完心满意足。
谁说陆仲亨不行了?
这陆仲亨太棒了。
他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如出一辙。
只不过陆仲亨从始至终都是这样像的。
而卫筱是矫正销量无果之后,挨了许多打才得出的经验。
也就是说,陆仲亨走在了自己前面。
“所以,我准备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听到卫筱的表态,陆仲亨举双手赞成:“唯小老板马首是瞻!”
“我准备再造一到两款车子,丰富产品的矩阵,你怎么看?”
陆仲亨激动的不行:“好!太好了!”
“只要再多出一款车,我们就拥有两个维度的市场。”
“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提高零部件的利用率。”
“变相的降低风盾汽车的成本。”
卫筱点点头:“我就是这么想的,现在有一个关键问题。”
“什么?”
“风盾的产能几乎逼近极限,而且我也公开说过,只造一款车。”
卫筱想抽自己两个大巴掌。
悔不该当初。
本来想着制造一款车,狠狠捞一笔得了。
但事情远没有她想的那么简单。
一款车赚不了钱,而且还在嗷嗷的赔钱。
可自己这死嘴,已经公开表示风盾汽车只造一款车了。
退一万步说,撒点小谎都没什么。
关键是风盾汽车还掏不出剩余的产能替她生产。
所以,卫筱只能寄希望于陆仲亨。
“我看你带领的智行生态团队,能力出众,业绩炸裂,你完全有能力出去单干的。”
“???”
陆仲亨愣了。
他心里是有逼数的,卫总一定是在试探自己。
“不不不!我誓死效忠小老板!”
卫筱有些无奈:“我的意思是,把你的部门独立出去,单出成立一个品牌,丰富我们风盾汽车的产品矩阵。”
风盾有冗余的设计资源、研发能力和营销资源。
缺的是钱。
这块卫筱能想办法,挤挤牙缝,应该也能凑出一些。
但生产线她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于是对陆仲亨说道:“我给你钱,给你技术,但是生产线,你得自己想办法,你愿意吗?”
陆仲亨坚决摇头:“我不愿意。”
“我知道这个任务很艰巨,但是这关乎到风盾汽车的生死线,任重道远!”
陆仲亨继续摇头:“我的意思是,我们完全没必要单独成立品牌。”
“什么意思?”
陆仲亨与偶写疑惑:“当初我入职的时候,您不是说过吗?”
“智行生态部门的终极目标,是服务汽车供应链。”
“我们也是在按照这个目标前进。”
“现在初见成效。”
“您想来一款新车,只需要打个招呼,就会有无数家车厂排队的。”
陆仲亨不明白卫总装什么装糊涂。
当初她的宏图伟业,自己花了好几个月才琢磨明白。
嗷!
懂了!
小老板还是在考验自己,想知道自己是否能领会她的意图。
“小老板,你别试探了,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我坚决执行的。”
卫筱:???
你是这么理解智行生态的使命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