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前途无量 > 第413章 风口猪飞

第413章 风口猪飞

    一开始任乐霖就想说来着,只不过没找到插嘴的机会。

    眼前这玩意儿……

    你说他是飞机我都存疑。

    还舰载机?

    任乐霖看到这个飞机,第一时间联想起来的东西是小猪存钱罐。

    圆嘟嘟的,比例也不是很协调。

    他在脑海中想象了很多现存的例子,最胖的飞机可能都比眼前这玩意儿苗条。

    你非要给它插上翅膀,说它能飞,我也不说什么了。

    关键是!

    你要在船上起飞,那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我看人家的舰载机都瘦长瘦长的,那种设计应该就是为了舰载这个特殊情境考虑的吧?”

    曹子华抱着胳膊点头:“对,那个叫空气动力学。”

    “我知道,飞机越大,需要的跑道越长,是这个道理吧?”任乐霖步步为营。

    曹子华嘿嘿一笑:“呀,没想到任总你还懂点,不好糊弄啊。”

    “陈总你瞧瞧,你们总憋着糊弄我可不行啊。”

    任乐霖有些无语,朝着陈晨抱怨。

    谴责完曹子华的态度之后,他再次说道。

    “你这个飞机这么胖,这么重,放在正常的跑道,都不好起飞,我们这可是舰载机啊我的曹总工。”

    如果是是那种从机场起飞的飞机,你爱做成啥样就啥样。

    反正不关我的事儿。

    非得起来飞不起来,全都是你们晨盾买单。

    可这是航母啊!

    任乐霖还挂着个项目副总设的头衔,他得考虑整体,需要为整个快递航母项目负责。

    要知道。

    快递航母的核心是航母,但灵魂是舰载机。

    任乐霖的船造的再怎么好,再怎么棒,飞机飞不起来,也全都是白搭。

    照原型机来看。

    这种飞机放在正常的国际级机场,配上几百米的超宽超长高规格跑到,能不能飞得起来还要打个问号。。

    更别说航母了。

    快递航母因为工艺的原因,设计的尺寸还比正常的军用航母缩小了一圈。

    如果是起降一些超小的飞机还行。

    比如正常版本的双尾蝎,又或者是倾转式的无人机。

    问题应该都不打。

    可如果是这种胖家伙……

    任乐霖很怀疑。

    “你这个玩意儿,能飞的起来吗?”

    曹子华自信点头:“我们理论预计没问题。”

    “实际呢?”

    “实际这不是要试嘛?”

    说完。

    曹子华潇洒转身,拿起对讲机询问试飞的准备情况。

    建立江州第二实验基地的目的,本就是为了测试舰载机的性能,模拟起降性能。

    曹子华综合平衡了产品需求和生产力条件,掏出了这架胖子的方案。

    数学和物理上他觉得没有问题。

    但现实中,一切都是个未知数。

    是骡子是马还得拉出来遛一遛。

    八分钟后。

    地面一切准备就绪,随着曹子华的一声令下,双尾蝎青春版被推上了弹射位。

    弹射仓位于模拟航母的中后部,向前延伸260米,画有一道白色的禁止线。

    这是第一版工程方案中跑道的长度,也就是说这架飞机必须在白色静止线之前起飞,双尾蝎青春版的原型机设计才算成功。

    超过白色禁止线不多,也有的商量。

    可如果远离白色静止线,那说明这个项目从一开始的方案就是错的。

    更有甚者,还会颠覆一切向运力靠拢这个想法。

    “陈总,有一说一,我觉得悬。”

    任乐霖背着手目视远方,小声的蛐蛐。

    “你有点刻板印象了。曹子华虽然看着像傻子,但实际不是傻子。”

    任乐霖摆手:“我也没说曹工是傻子,我的意思是异想天开了有些。”

    “你想想,人家军用航母的跑道怎么着都得三百米吧?”

    “咱这个二百六。”

    “人家军用航母的飞机都是那种的,嘎嘎炫酷。”

    “咱这个飞机呢?完全是一头猪。”

    “无论是船还是飞机,咱都比军用的差,所以我觉得悬。”

    陈晨微微一笑,话在嘴边却没有说出来。

    以前他也是这么想的。

    军方是什么地方?

    什么水平?

    民用有的,人家肯定都有,而且领先两三代。

    但随着空军一次次提油漆桶过来,陈晨寻思好像也不是那么回事儿。

    但凡晨盾有点什么东西,孙长兴和张明瑞他们总会闻着味过来。

    陈晨总问这玩意儿你们军方没有,然后一问一个不吱声。

    其实倒不是军用落后和先进的问题,而是军事工业产业链无法深入到每一个细节中。

    比起广度,其实民企的优势更大一些。

    航空业是如此,陈晨料想造船工业也是大差不差。

    于是他解释道:“毕竟是民用项目,曹总监的方案必须要在货运量方面取到最大值,最优方案。”

    “这个我理解,但关键是咱得飞起来吧?”

    陈晨信心满满:“飞的起来,我们的电磁弹射系统是最先进的。”

    “再先进他能先进到哪里去?总不能比军方还……”

    一言未必。

    剧烈的气流声划破任乐霖的耳膜。

    双尾蝎青春版如离弦之箭。

    直奔云霄。

    “我凑!还真行?”任乐霖整个人都看傻了。

    陈晨倒没有多少惊讶,一副基操勿六的样子:“在风口上,猪都也可以飞起来。”

    是。

    曹子华的方案不走寻常路,完全没有气动设计,选择了最大化容量。

    这样势必造成一些短板,比如构型和升力之类的。

    但这个决定并不是曹子华做出来的,而是陈晨一开始就定下的基调。

    短板可以有,稍微短一点没事。

    他们可以在长处弥补。

    因为晨盾的长处真的特别长。

    眼前的弹射系统就是这个项目最大的法宝。

    它的推力完全可以对标任何一艘在役军舰,性能完全没有损耗。

    力大砖飞,这个真理到哪里都是好用的。

    只要有足够的推力,飞机有没有气动都两可。

    弹射和发动机给力,让汽油桶上天也就是一骨碌劲儿的事儿。

    况且。

    军用弹射器推的可都是j15、j35之类的。

    这些战斗机满载挂弹各个都是几十吨张晓红。

    双尾蝎青春版就算再重,它也是一款民用无人机,刨除了战斗系统和军用探测构件。

    因此体量放在战斗机里也算小的。

    所以无论是曹子华还是陈晨,都对今天的试飞充满了信心。

    只有任乐霖这样没有见过魔法的麻瓜,在一旁手舞足蹈的666。

    连续进行了三次测试之后,项目组得到了足够的实验反馈。

    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有的只是一些细微参数的差错,只需要微调。

    于是曹子华试验场地交给了谢超文的b22改。

    ……

    ……

    一小时之后。

    大洋彼岸。

    太空军司令部。

    一位联络员拿着最新的卫星图像来到了罗杰斯的办公桌前。

    “阁下,最新情况,军用卫星侦查到东大正在东南山区进行飞行器试验。”

    “该死。”

    没等联络员将情报放在桌面上,罗杰斯的已经露出了痛苦面具。

    太频繁了。

    这已经是一个周内,他们得到的第三条消息了。

    四天前。

    军用卫星侦查到东大在东北区域进行飞行器试验。

    根据己方的分析,这应该是东大正在研制中的六代机。

    同一周。

    又有普通民众在西南拍摄到新飞机的画面。

    这架飞机的构型也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国防部紧急开会,确定这也是东大在研的六代机。

    一代飞机,两家公司研制,而且都不是预研,全部都推进到了原型机试飞的阶段。

    国防部如同惊弓之鸟,连着开了三天会。

    得出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绝伦——东大遥遥领先。

    在六代机方面,别说原型机了,自己这边连个图纸都看不到。

    而人家一亮相就是两架,甚至还在内部进行良性竞争和循环。

    罗杰斯也不知道这两架飞机哪一架会成为主力机,抑或者是全部列装。

    本来已经够头疼的了,现在又来第三架!

    罗杰斯甚至国内的航空工业已经没眼看了,但对方的进展有点太神速了。

    他在内心默默祈祷,然后缓缓开口:“什么机型知道吗?”

    联络员只是拿出一张分辨率很低的图片。

    “根据现有情报,我们分析不出什么机型。”

    罗杰斯接过照片,仔细的打量着。

    画面上不只有一架飞机,而是三架。

    单凭肉眼分辨,他确实看不出来正中央的那一架飞机是什么来路。

    大致只能看到一个三角布局,类似b2轰炸机。

    联络员说道:“根据我们参谋部的初步分析。”

    “这架飞机的造型应该是为超音速一类的战略飞机。”

    “另外他们在江州修建了一个航母模拟基地。”

    “这张照片就是在基地周围拍摄的。”

    “综合以上几点,参谋部认为这很有可能是一种舰载机的雏形。”

    罗杰斯看了看地面的参照物,缓缓点头。

    舰载机是没跑了。

    过去几年。

    随着东大的航母下饺子,类似的航母模拟训练基地也多出了不少。

    “对比过其他舰载机的外形吗?”

    联络员:“已经比照过了,可以排除j15、j35这些已经存在的舰载机。”

    “也就是说,他们在研究新的舰载机?”

    “不能排除这个可能。”

    罗杰斯伸出手指紧揉太阳穴,头疼的不行。

    六代机一次搞两架也就算了,舰载机也按批量生产。

    疯了吧?

    几个月前,j35才刚刚亮相,现在又来一款。

    谁受得了?

    要知道。

    当时j35出来的时候,自己这边的海军都快馋疯了。

    而东大那边如一潭死水一般,都没多少消息。

    连军迷甚至都觉得有些审美疲劳了,没怎么吹捧这架飞机。

    罗杰斯结合现有的信息,勉为其难的梳理着。

    也就是说。

    对方除了j35之外,还有一架舰载机。

    但从构型上看,这架飞机的功能肯定和j35不同。

    因为这是一架三角翼布局的飞机,对标b2

    类似造型的飞机,要么是轰炸机,要么是超高音速飞机,绝不可能是普通歼击机或者强击机。

    “如果我预计的没有错,他们可能会同时拥有三架六代机……”

    听到司令员的推测,联络员打死都不信:“不可能吧!”

    “怎么不可能?两架主力机相互竞争,优中选优,然后再配一架六代机。”

    “那这样对于研发机构的要求也太高了,三代完全不同的六代机同时研发,哪怕是我们都做不出来。”

    罗杰斯听完都气笑了,心说你简直是活在梦里。

    但他没有多说,只是留联络员在梦里待着。

    半分钟后,联络员执着道:“我觉得这架飞机更像是45代,或者5代机。”

    “理由呢?”罗杰斯抬头。

    “因为工业能力的局限,我觉得没有国家能这样搞航空工业。”

    罗杰斯拿起放大十倍之后的图片,指着两边的飞机。

    “现在我们先不讨论中间的试验机,你看看这两架护航的飞机。”

    “怎么了?”

    联络员觉得稀松平常。

    最新的飞机试飞,必定会有成熟战机进行护航。

    有时候一架,有时候两架。

    这都是基本操作,自己这边也都是同样的流程,没什么稀奇的。

    可罗杰斯说道:“你仔细看看这两架护航飞机的造型,有想起什么吗?”

    联络员接过图片,眼球几乎要掉出来了。

    终于在十几秒后他得到了答案。

    “j20?”

    “没错,护航的飞机是j20,那么这架试验飞机一定是六代机。”

    “为什么?”

    罗杰斯苦笑道:“给你讲一个苏联的笑话。”

    “有一天戈尔巴乔夫心血来潮,想开车玩一玩,于是让司机坐在了后座。”

    “他一路横冲直撞,造成就一片混乱。”

    “于是民众想交通局反应,局长听说之后立刻打电话质问该地段交警。”

    “局长:看到肇事者没有?”

    “交警:看到了。”

    “局长:那你为什么不逮捕他?”

    “交警:我不敢。”

    “局长:为什么?”

    “交警:他得官很大。”

    “局长:有多大?”

    “交警:不知道,但他的司机是戈尔巴乔夫。”

    联络员听完两秒之后才回过味来,眼神中充满冲击。

    自此,他再也没有怀疑罗杰斯的判断。

    无疑。

    这架出现在江州上空的飞机一定是东大最新研制的六代舰载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