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 > 第274章 三医入京

第274章 三医入京

    在春祭大典的数天后,这一天,长安城外迎来了三位风尘仆仆的老者。其中两人正是数年前向刘瑁请辞,离京云游以求精进医术的华佗与张仲景。

    此外,他们身边还多了一位面容清癯、眼神矍铄的老者,正是在江东寻访到的杏林奇人董奉。

    三人自靖江救治荀攸之后,便一路同行,经雒阳,过崤函古道,回到了阔别数载的京城长安。

    “呼……”

    华佗长长吐出一口气,望着眼前巍峨壮丽的明德门,门后宽阔得仿佛能并排行驶数十辆马车的朱雀大街,还有街道两侧鳞次栉比、规划整齐的坊市建筑,不禁感慨万千。

    “仲景兄,君异兄,一别长安数载,不想这新城已然彻底完工!

    此城宏伟壮丽,百姓熙攘,比之旧都洛阳盛时,恐怕亦不遑多让!放眼天下,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座如此规模的都城了!”

    “是啊,元化兄所言极是。我等当初离京之时,这外郭城尚在修建,百姓也未大规模迁入,如今再见,真真换了人间!这等气象,足见陛下治下国力之盛,民心之安。”

    张仲景轻抚长须,点了点头。

    董奉也是第一次来到长安,一路行来,早已被这座雄城的规模与气度所震撼,此刻听两位同道感慨,亦是心潮澎湃,

    “岂止这长安城!便是我等途经的雒阳,虽遭曹丕那厮荼毒不久,我等本还担忧会否滋生瘟疫,特意停留半月观察,却见其秩序井然,重建迅速,已然迅速恢复生机!”

    张仲景点了点头,感慨道:“是啊……这诸葛孔明到底是何许人也,有如此之才,这钟元常也非常人,依老朽看,不出十年,雒阳必能重现昔日盛景!”

    “先后得见靖江、雒阳、长安三座雄城之气象,老朽对这位陛下真是越发好奇了!两位神医,咱们还是快些入城吧,也不知陛下是否愿意见我这山野之人一面?”

    “哈哈哈,君异先生放心,”

    华佗笑道,“陛下求贤若渴,尤其敬重医者,定会见你的!”

    “走!”

    三人话音未落,忽然前方出现一队身着赤色飞鱼服、腰佩环首刀的精悍士卒,为首一人快步上前,对着三人恭敬一礼。

    “敢问可是华博士、张博士当面?”

    华佗打量着对方的服饰,微微一笑:“正是老夫,阁下是……锦衣卫?”

    那为首一人再次躬身:“卑职锦衣卫都尉,奉陛下旨意,在此恭候三位神医多时。得知三位神医今日入京,陛下特命我等前来迎接。”

    “哦?陛下有心了。”

    张仲景微微一笑道,“不知我等现在去往何处?”

    “陛下体恤三位神医一路劳顿,又知三位心系医道,必定想尽快赶赴医学院。

    因此,特命我等直接护送三位前往龙首医学院。陛下已在彼处等候,欲亲自为三位接风洗尘!”

    “哈哈哈!”

    华佗闻言,放声大笑,眉宇间满是欣慰与感慨,“我就知道!就算过去了这么多年,陛下还是那个陛下,待我等医者,始终礼遇有加,情谊不减当年!”

    张仲景亦是面露微笑,轻轻点头。董奉更是心中激动,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帝王更添了几分敬意与期待。

    三人不再耽搁,在锦衣卫的护卫下,登上马车,径直朝着城北的龙首山方向行去。

    自刘瑁将太学更名为国子监,虽然将主要的教学功能迁入长安城内新址。

    但原先位于龙首山的太学旧址,因其地势开阔、环境清幽,且远离市井喧嚣,便被保留下来,专门作为各大学院的研究所在地。

    在新城完工后,刘瑁更是大举扩建,将原先的百家苑正式更名为“科学院”,原先的东苑则更名为“儒学院”,两院并立,共同承担起大汉的学术研究与科研重任。

    其中儒学院下设经学、法学、史学、礼学四院。

    其中经学院最为庞大,又细分为四书院与五经院,五经院内再设诗、书、礼、易、春秋五科,专治儒家经典,

    而法学、史学、礼学则以《新汉律》、《史记》、《汉书》、《礼记》、《周礼》等典籍为主、共同为科举提供学术支撑。

    而科学院的规模则更为庞大,下设化学、医学、农学、工学、术数、天文、杂学七大分院,几乎涵盖了当世所有的自然科学与技术领域。

    在科举之中,明算、明工两科便是转为科学院所设,还有传言刘瑁意欲再开明医,将医生制度全面规范,只是尚未实施。

    但医学院作为科学院下属最重要的分院之一,也拥有独立的院落、药圃、实验室乃至附属的诊疗所。

    马车一路行驶,穿过繁华的街市,沿着新修的驰道,缓缓驶上龙首山。

    山道两旁松柏苍翠,鸟语花香,环境愈发清幽。不多时,便抵达了科学院的大门。门前守卫森严,但见到锦衣卫的腰牌和车内的三位老者,立刻恭敬放行。

    三人刚刚在院门前下车,还未来得及细看这焕然一新的科学院景象,就听见一个熟悉而充满欣喜的声音响了起来。

    “元化先生!仲景先生!数年不见,二位风采依旧!这位想必就是名满江东的杏林神医,董奉董老先生吧?朕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只见身着常服、面带温和笑容一国之君刘瑁,竟亲自站在科学院的大门口迎接着三人的到来!他的身后只跟了陈到、赵云等几名亲信,并无太多仪仗,显得亲切随和。

    “老臣华佗(张机)见过陛下!”

    华佗与张仲景连忙上前,就要依礼下拜。董奉也跟着要行大礼。

    刘瑁却抢先一步,双手扶住三人。

    “三位先生快快免礼!这里是治学之地,不必拘泥俗礼。

    朕今日在此等候,就是想第一时间见到三位,听听你们这几年的游历见闻啊!医学院少了你们坐镇,总觉得缺了主心骨,如今你们回来,朕这心里才算踏实了!”

    华佗感慨道:“陛下如此厚爱,老臣愧不敢当。

    这数年间,我与仲景走遍大江南北,寻访医道,确实略有所得。尤其是在建安遇到君异先生,三人切磋交流,更是受益匪浅。

    我与仲景、君异商议,欲将此生所学、所悟,结合近年见闻,分别着书,一内一外,或可为后世医者,稍尽绵薄之力,指引一二。”

    “哦?着书立说?此乃医道之大幸,亦是万民之福啊!”

    刘瑁闻言大喜,眼中放出光彩,“元化先生精于外科、针灸,仲景先生擅长内科杂病,董老先生又以草药、丹剂、调理慢性顽疾见长。

    你们三位若能将毕生经验学识着述成书,必将是传世之宝!需要任何人力物力,三位尽管开口,朕全力支持!”

    随后,刘瑁当即宣布,恢复华佗、张仲景医学院院长之职,并特聘董奉为医学院首席博士,地位与二位院长等同。

    而董奉进行得主要是草药、丹剂和慢性病调理方面的研究研究与教学。

    随着华佗、张仲景、董奉这三位当世顶尖医者的回归与加入,原本因他们离去而略显沉寂的医学院再度焕发出勃勃生机。

    各种关于病理、药理、外科手术改进、乃至显微镜下对“细菌”、“病毒”的深入研究,又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起来。

    一个崭新的医学时代,似乎正在这龙首山之上,悄然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