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我岳父是朱元璋 > 第504章 聊到了铁路……

第504章 聊到了铁路……

    只是这么一来,着实让老朱脑壳疼,甚至有点蛋疼,因为这么一来,打乱了老朱之前的想法与筹划。

    可是越看那渐渐淡去的茶水地图,老朱又越觉得迁都北平,着实是利大于弊,之前那几个令他犹豫的城市的弊端,北平一个也没有。

    忍乃不住的老朱便将那李善长与汤和唤到了跟前来。

    “上位有何吩咐?”李善长来到了跟前开口相问。

    “之前咱与尔等已议过迁都之事务,方才咱无意之中,跟吾婿聊及此事,吾婿之建言,着实让咱豁然开朗。

    觉得我大明帝都,的确应该北迁,只是不过西安,而应该迁往北平。来来来,你再重复一遍你方才的说法。”

    李善长与汤和满脸错愕地看向常二郎,怎么的,这小子到底耍了什么花腔,这么短的时间,居然能够说服老朱这位性格执拗的大明开国天子,直接弃了原本的那几个备选,觉得迁都北平才是最适合的。

    “既然上位觉得常二郎说得有理,那臣等倒是要好好听一听常二郎之言。”

    李善长坐下之后,朝着常二郎示意,请对方开始表演。

    反正之前已经说服过了老朱一次,所以再次开口,常二郎更加的自信与从容,而且还能把之前一些要点剖析得更加的详细。

    随着常二郎的仔仔细细的解释之后,不论是汤和,还是李善长,也都不得不陷入了沉默当中。

    还是急性子的汤和抢先开口道。

    “上位,臣觉得,常二郎之建言不无道理,若是能够定都于北平,朝廷若是想要北伐,数日便可抵草原,直面元蒙。”

    “若有京师重兵在侧,又岂会再容那元蒙残敌有叩关破城,劫我财物,害我百姓的机会。”

    李善长亦是抚着长须,开始咬文嚼字道。

    “北平雄峙东北,关山险阻,所以隔阂重边,藩屏中夏。

    正所谓沧:海环其东,太行拥其右,漳、卫襟带于南,居庸锁钥于北,前襟漕河,北枕大漠,川归毂走,开三面以来八表之梯航。奋武揆文,执长策以扼九州之吭背……”

    好吧,老朱虽然也是自学的文化,但是比起李善长而言,差距很大,只能勉勉强强听懂了李善长这番文言文。

    汤和则是听得一脸黑线,恨不得抄起自己跟前的茶杯呼这老太师脑门上,你瞧瞧你说的都是什么鬼,怎么的,甚至老子文化不高是吧?

    李善长也注意到了汤和那张发黑的脸,干咳了声压低嗓音解释道。

    “老夫这番话意思与老弟方才所言并无二致……”

    作为大明王朝的状元郎,文言文素养相当高的常二郎没好意思揭穿李善长这个老司机的谎言。

    毕竟都是长辈,自己总不能说了真话让两个加起来超过一百岁的老人在跟前挖眼珠子掏耳朵的掐上一架吧?

    如此一来,朝廷颜面何存?

    。。。

    看到了这两位心腹重臣也都陆续表达了态度,老朱很满意地点了点头。

    又看向跟前这位总能够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想法与点子,却又相当具有可行性的女婿,老朱终于定下了基调。

    “如果大明迁都于北平,你所拿出来的那些理由,的确让老夫心动了。”

    “只是如此一来,老夫还得好好的斟酌谋划一番,好在迁都本就是应有之议,如今只不过是换个地方。”

    说到了这,老朱又忍不住瞪了常二郎一眼。

    “你小子,既然有这样的想法,为何不早点跟老夫言语,若是再晚上一些时日,到时候朝廷开始有所动作,那岂不就是要耽搁大事?”

    “啊,对对对,岳丈大人言之有理,是小婿的过错,应该早一些向您老人家建言献策。”

    还能咋办?老家伙就喜欢埋怨人,常二郎作为晚辈,只能老老实实认怂表态。

    “不过老夫想问一问你,你这蒸汽机车,倘若想要从京师修抵北平,需要多长时间?”

    看向老朱投向自己的目光,常二郎想了想之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若是从现在开始筹划,那么至少需要先提前兴建一到两条铁路,以作测试,方好评估,不过依小婿之举,若是朝廷能够给予支持,各地官府也能够全力配合的话,最快五载,小婿就有把握兴修出从京师到北平的单线铁路,若是双线铁路的话,那至少需要再增加三到五年的工期。”

    “双线铁路?这是何意?”老朱好奇地问道。

    “就是复线铁路,是指一定里程区间范围内有两条正线的铁路,并分设了上行线和下行线,方向相反的列车在不同轨道上行驶。

    如此一来,能够最大程度的解决了对向列车彼此间的冲突问题。通过能力比两条单线铁路的大。

    由于减少了列车停站次数,可节省能量消耗,提高区段速度,加速机车车辆周转和客货送达时问……”

    常二郎又拿茶水在小桌板上规划了起来,一条线由南向北,一条则由北向南。

    就有些类似于现如今的水泥官道的规划,以此来最大程度保证道路的通畅性。

    听了常二郎所描绘的前景,一旁的李善长却已经开始询问常二郎铁路的造价,常二郎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数字之后。

    李善长默默心算一番,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如此大的工程,这怕是不知道要耗费多少财帛啊……”

    老朱也不禁面现难色,毕竟前期投入如此之大,可以说,接近于大明整整一年的税赋收入。

    常二郎摸了摸鼻子,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至少要让这帮老家伙同意。

    “其实还可以换一种方式,以三十年的经营权,来换取由私人来进行投资承建和经营,三十年之后,这条铁路再收归国有便是。”

    “……”老朱,李善长,汤和,还有那毛骧都像是在看傻子一般看着跟前的常老二。

    老朱此刻心中生暖,忍不住伸手拍了拍常二郎的肩膀温言道。

    “常二郎,老夫知道你是一心为了朝廷着想。只是,天下商贾,皆是无利不起早之辈,他们怎么可能接受得到这样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