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重生没金手指,我做团购养活全家 > 第146章 改天换地小能人

第146章 改天换地小能人

    在张家庄的“场湾”里,听到的不仅是各家的八卦,还有各方新鲜的消息,比如,今天的话题是张家庄种菜挣钱的标杆:小能人。

    年前年后,云平跟小能人打交道可真不少,最近一段时间没有听到他的消息,也不知道他在忙啥。想着这次在姥姥家待几天,一定去找小能人,看看他又捣鼓了什么好东西。

    小能人最近可没空,他都“能”到别村去了。

    小能人与邻村朱家茂村合作,搞了一个冬暖式蔬菜大棚,专门种黄瓜。

    大棚的前期投入很多,技术很新,大家都持观望状态,小能人却两眼放光,毫不犹豫拿出自己多年积蓄,跟着上马。

    本来人家朱家茂村不打算带他,可他对新技术天生一股牛劲,自己又善于鼓捣,还鼓捣出一番成就来,人家看他十二分的积极,也有一定经验和基础,便把他收为编外成员,一起种黄瓜。

    第一批黄瓜成熟,小能人的成绩最好,当一筐筐顶花细刺的黄瓜从大棚里抬出来,小能人就专门站在大棚门口数票子。

    那一段时间,小能人瘦小的身躯在全庄人眼中,一天比一天显得伟岸,庄里种菜的大姑娘小伙子老头子,都想拜师学艺。

    小能人是个心里有数的,新的技术革命已经到来,这是他捂都捂不住,藏也藏不了的,你看人家朱家茂村,不就是抱团发展吗?所以他也没有藏私,来者不拒,把第一批蔬菜大棚的种植经验全部传授给大家。

    现在张家庄人嘴里,说的最多的还是今年拔地而起的一个个蔬菜大棚,全庄人对今年冬天的种植充满期待。

    云洁记得嘱咐过二舅一定要跟着小能人种菜,他种什么就跟着种什么,他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不知二舅有没有听话。

    二舅表示:“听了,听了,全听进去了。大棚已经盖好了。”

    云洁特意去看了二舅的蔬菜大棚,果然跟小能人家之前一人高的大棚不一样。

    “哇!这么大吗?”云平云洁一进来就惊呆了,扑面而来的热气差点把两人熏个跟头。明明外面天气已经很热很热了,大棚里面的温度和湿度还是高出几个档次。

    高高的大棚,目测大约有3米高,20米宽度,长度更是一眼望不到头,据说有500米。

    这这这,也太大了吧,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大棚里种的是西红柿,已经坐果,有些已经是粉红了。

    春夏之交吃个新鲜爽口的西红柿,想想就很美。

    “再过半个月就成熟了,虽然不如冬天那样绝无仅有,但现在也是稀罕的,并且咱们高温棚昼夜温差大,柿子的口感好,比一般的柿子皮更薄,汁水更多,更甜,这样就能卖上价去。”二舅满脸骄傲。

    云平云洁也很高兴,咱也有稳定的货源了,以后卖菜不用到处进货,直接来张家庄找菜就行,蔬菜的货源稳定了,咱们就有时间和精力去搞其他好货。

    原来冬暖式蔬菜大棚就是这个时候发展起来的,云洁没想到自己竟然亲身经历了蔬菜大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真有一种参与到历史进程中的自豪感。

    舅舅们种菜,咱们卖菜,也算是对东昌县蔬菜事业的支持。

    云洁很是笃定,接下来,整个东昌县会因为这个小小又大大的蔬菜大棚,走向全国的重要位置,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会因为这个小小又大大的蔬菜大棚,进入康庄大道。

    一切都是欣欣向荣、充满希望的。

    小能人今天难得在家歇着,二舅带着云平云洁去拜访他。

    小能人还记得连家这几个孩子:“过年时的西红柿还是抢手货,现在你们再来找我,西红柿要多少有多少!随便拿!”

    云平很激动:“舅舅,听说你们还种黄瓜,种辣椒,种茄子?”

    “那是,什么不能种?都能种,以后不仅要种菜,还要种甜瓜、西瓜!”

    “真的吗?现在咱们村里大棚都种的啥?”

    “以西红柿和黄瓜为主,也有种芸豆、豆角、芹菜、菠菜的,大家现在都试着种,有的棚里种了好几种呢。”

    云洁想,后世讲究一村一品,甚至一镇一品,为的是形成规模种植,便于管理和销售,但现在发展初期还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或者即使考虑到这一点也暂时做不到,毕竟每家有每家的想法,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听从其他人的意见,必须得踩几次坑,撞几回南墙,才能痛定思痛,寻求更好的统筹。

    果然,云洁提醒小能人:“咱们村里这样分散种植,产量上去了,销量怎么办?有没有专门的定销渠道?”

    小能人闻言看向云洁:“没想到你倒能想到这上面去。可见是思考过的。村里现在刚刚建起大棚,都憋着一股劲头呢,光看到了我第一批黄瓜挣了钱,却没想过怎么卖出去,我那时候是独一份,能摘下来就能卖出去,现在大棚这么多,产量这么大,后期销售还真是个问题。”

    小能人挠挠头:“事情已经是迫在眉睫了,可大部分人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不能等大量蔬菜都下来了再发愁,新鲜蔬菜可不等人。”

    云平说道:“咱们东昌县有几个蔬菜批发市场,风市也有,可以往批发市场送。”

    小能人说:“问过了,人家大多是收精菜,就是收拾打包成板板正正的蔬菜,并且一般是每样菜成批量地收,咱们有的人家棚里种了五六样菜,一起去送,要对接五六家菜贩子,就很麻烦。”

    “并且东昌县几个蔬菜批发市场都在大南边,离得远,下菜的时候根本来不及往外送菜,不够功夫的。”

    云平想起大的批发市场确实是这样,每家只收一种菜,只卖一种菜,进货出货动辄以吨计。小的批发市场倒是机动,但又吃不下这么大的量。

    这可怎么办呢?

    云洁努力回想后世看到的农贸市场的运营方式,他们是怎么解决销售问题的呢?

    就后世的严洁来看,有记忆的是

    云洁问小能人:“现在大规模搞起蔬菜大棚的有很多村吗?全县大约有多少知道吗?”

    小能人不知道云洁为什么会这样问,但还是认真回答:“隔壁朱家茂村是第一个搞的,去年年底才开始建实验棚,咱们庄离得近,算是第一批正式建的,目前并没有形成规模,也就附近几个村庄有,不过我觉得,这东西,这几年一定能发展红火起来!”

    云洁心想:“不愧是小能人,看得真准,以后咱东昌县就靠这个发家致富呢,可红火,简直是星星之火燎原啊。”

    云洁想想张家庄的地理位置,正好位于省道和国道的交叉口附近,方方正正的村庄,交通发达,实力雄厚,要不然也不会是附近好几个村庄的大集所在地,又想起张家庄庄南庄北好几个敞敞亮亮的“场湾”,有一个想法逐渐形成。

    “舅舅,你说咱们附近这几个村庄,种了这么多大棚,是不是都难以找销路啊。”

    “是的,刚建的蔬菜大棚都在咱庄附近,零散分布,估计他们也开始犯愁了。”

    “咱们庄临近国道、省道,南边又有几个平整的大场湾,为什么不自己弄个批发市场呢,就在咱们庄前头。附近这么多大棚,不愁没人来送菜。”

    小能人眼前一亮,是啊,我怎么没想到,没条件就自己创造条件啊,附近没有批发市场,俺就在家门口弄一个!

    “走,现在就去庄头看看去!”小能人是个行动派,说干就干。

    几个人来到庄头,小能人站在打场的麦子中间,四下看看,越看越高兴,踌躇满志:“这里,这里,这里,离大路近,场地平整,稍微一拾掇就行!面积不够,还可以继续往北扩建!”

    晒粮的乡亲见小能人比比划划,把自己家的麦子也比划了进去,不由得嘀咕:“这是要干啥,怎么把俺也加进去了?”

    旁边有人说:“加你怕啥,这是小能人,他可有本事,带你赚钱你不干啊?”

    “干,为啥不干,赚钱的事哪有往外推的!”

    小能人搓搓手:“走,去村部找张永亮去!”

    张永亮是现任村支书,也是小能人张起灵的本家兄弟,两人关系好得很,也是个敢想敢干的年轻人。

    小能人兴奋得不行,两只不大的眼睛闪闪发光:“朱家茂村是第一个建大棚的,咱们张家庄是第一个建批发市场的!以后他们的蔬菜,种出来都得交给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