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婆婆老家村上的一个老婆婆就有一个治疗狂犬病的方子,小时候我爸就是她治好的,可惜方子里的一种昆虫灭绝了,在那边山头再也找不到,这方子可能等到老婆婆死后就要失传了。”

    “有些偏方真的不能小觑,我姑姑那边医院楼下就有一个特聘的医生,他以前是村里的赤脚大夫,爷爷那辈炮制了一种药油和一种药膏,对腿部的跌倒损伤特别管用,市里不少病人都慕名而来,自从搬到了医院楼下后带动医院的人群也多了不少。人家儿子本来在市里上班的,后来也被医生喊回来继承家业,学着做药油和药膏的生意,赚的盆满钵满。”

    “一招鲜,吃遍天,诚不欺我啊!”

    关于偏方大家讨论的如火如荼,向晚也坐在一边听的津津有味。

    小萍听着大家打听到的偏方,脸上表情越皱越囧。

    别人看出她的不对了,纳罕的问:“小萍,你咋这个表情啊,你婆婆难道信的不是这样偏方?”

    小萍点点头,有些一言难尽:“我婆婆她信的偏方,不是冷门,是太邪门了!”

    “你们知道她为什么从大哥家一直搬到我们家吗?她就是因为偏方问题,将前面几个儿女给得罪完了!”

    人无完人,小萍觉得这件事在自己婆婆身上体现的很到位,她婆婆平时打扮的干干净净,干活做事也手脚麻利,说话也快人快语,就在偏方上太拎不清了。

    众人也是在小萍的口中,才知道这世上还真有这么邪门的偏方,偏偏这些都被小萍婆婆赵婶子孜孜不倦的收集起来开始祸害家里人。

    第一个受害者,也是小萍家最近才知道的,原来是她公公,当初公公因为脑梗出院,她婆婆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偏方,据说刮痧能够起到奇效,能让脑梗卧床的公公随治随走,就是费用贵了点,刮痧一次得要一万多块钱。

    婆婆是个对偏方执着到不行的人,她没什么能耐,但架不住儿女们都有出息,每个月给她的生活费比一个白领的工资都要高,一万块钱对普通妇人来说是顶了天的,但对赵婶子确是九牛一毛,她想都没想就让人给公公刮了痧。

    结果痧是晚上刮的,公公是当天半夜走的。

    后来腾云镇还没发展起来的时候,大哥将婆婆和他们都接到了城里,她喜欢捣鼓偏方,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家里几个兄妹都出息,很快在城里站稳脚跟,各自成了家。

    婆婆就跟着大哥,大哥后来谈了对象结了婚,生了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姑娘,疼的跟眼珠子似的。大嫂的娘家妈妈走的早,大老粗的爸爸也不敢照顾这么小小的娃,就害怕用重了力道让小外孙女受苦,照顾大嫂的事就落在了婆婆身上。

    大哥还怕婆婆一人此后不过来,为此还专门雇了一个月嫂。

    想着现在外面都报道很多毒月嫂,他妈不需要多在体力上照顾,只需要将孩子和月嫂盯紧了就行。

    宝宝在六个月时候经常咳嗽不见好,去了好几趟医院也吃了不少药,婆婆觉得医院治不好,所以开始折腾幺蛾子了,又用她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偏方,在菜市场里买了一条鱼,剖出鱼胆,捣蒜混着牛奶喂给了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