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有谁?就住我们这院里的小王!人家在房管所里头可有点关系!”那妇女叉着腰,声音尖利,“小王说了,这房子上头已经批了,还给原来那家了!我们这些人啊,马上就要被赶走了!”

    “我都在这儿住了快十年了!这里就是我的家!凭什么说赶走就赶走?”

    “就是!”旁边的老人也跟着附和,“凭什么让我们走啊?我老婆子是肯定不走的!那些臭老九要是敢来硬的,敢撵我们,我们就去街道举报他们!再去委员会告状!看看到时候谁怕谁!大不了,再把他们弄到乡下去!”

    顾徐之、顾清衍、顾清清三人的脸色瞬间都变得有些难看。

    尤其是顾清清,听着这些充满恶意的话脸刷地一下变得惨白,放在身侧的手指都忍不住捏住衣角。

    当初顾徐之被下放的时候她虽然还小,但之后好几年,还是偶尔有人会指着她的鼻子骂她是臭老九的女儿,她到现在都印象深刻。

    顾徐之看着女儿明显有些发白的脸色和微微颤抖的手指,心里微微一疼。

    他不动声色地抬手,轻轻拍了拍顾清清的后背,将她稍微往自己身后带了带,隔开了那些不太友善的目光。

    顾清衍没有理会那妇人带着敌意的揣测,目光落在院子里那些坑坑洼洼的地面上,转向老人,换了个话题问道:“这院子地上怎么挖了这么多坑洞?”

    “哦,你说这些啊?”老人被他一问,注意力也从他们身上移开,看向那些确实碍眼的坑洞。

    叹了口气解释道,“嗨,还不是因为以前住这儿的那户人家,就是那些资本家!外面都传他们家老有钱了,藏了不少金银财宝。”

    “最早是委员会的人过来搜,那真是翻天覆地啊,屋里屋外,连地砖都给撬开看,到处挖。后来虽然听说啥也没挖出来,可挡不住外面的人信啊,都觉得肯定是有宝贝藏起来了。”

    “那之后就老有人不死心,偷偷摸摸跑进来挖,东挖一块西挖一块的,也就是这几年,实在是谁也没挖出过东西,这才算是消停点,我们以前看不过去,还会拿土给填上,后来挖的人多了,也懒得管了。”老人摇摇头,习以为常地解释道。

    这些坑确实很碍眼,以前也有想来租房子的人问过,他都回答习惯了。

    顾清衍听着,眸色微不可察地沉了沉。

    看来,惦记顾家财产的人还真不少,而且这么多年过去,这些人依旧深信顾家藏匿了财富。

    “现在这里住了多少户人家?”顾清衍又开口问。

    “以前住的多着呢,现在就剩下五六家了。”老人掰着手指头数了数,“有些老租户,厂里后来分了房子,就搬走了。还有些啊,是嫌这边不太平,贼多,害怕,也搬走了。”

    “这边贼多?为什么?”顾徐之忍不住皱眉追问。

    按理说,这地段也不算偏僻。

    “嗨!还不是那些挖财宝的闹的!”老人提起这个就来气,“那么多年了,谁也没真挖到什么东西。可那些人不死心啊,晚上偷偷摸进来,翻不到宝贝,贼不走空嘛,就顺手牵羊,偷我们这些住户的东西!你说气人不气人?真是天杀的资本家!”

    顾徐之:“……”

    他一时有些语塞,明明是贼偷了东西,怎么又骂到资本家头上了?

    这资本家是招谁惹谁了?

    老人似乎看出了他的困惑,不以为然地哼了哼,“要不是他们当初藏那些不义之财,能招来这么多贼惦记吗?我们这不都是受了他们的连累!”

    顾清衍没理会这奇怪的逻辑,继续问道:“那现在住着的这五六户人家,都不愿意搬走?”

    老人还没来得及回答,旁边那个一直竖着耳朵听的中年妇女,立刻警惕地上下打量着他们,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哎?我说你们问东问西的,到底是什么人啊?问这么仔细,不会就是那家资本家派来,想把我们撵走的人吧?”

    女人说着,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双手往腰上一叉,摆出随时准备吵架的架势。

    随着她的话音落下,旁边另一间屋子的门也开了,走出来一个身材壮实的男人,脸上带着明显的不友善,恶狠狠地盯着他们。

    “你别误会,我们就是随便问问情况。”顾徐之见状,连忙摆手,语气尽量温和地解释。

    他不想在这种地方起冲突,尤其女儿还在身边。

    “既然这里不方便出租,那我们就不打扰了,先走了。”顾徐之说着,轻轻扶着还有些紧张的顾清清,示意她往外走。

    顾清衍不动声色地跟在最后面,三人很快退出了那个杂乱破败的院子。

    站在门外,阳光有些刺眼,三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几分无奈和棘手。

    这老宅子的情况,看起来确实不好办。

    里面的住户明显已经抱团,而且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摆明了是准备顽抗到底了。

    “先去看看另外两处吧。”顾清衍打破了沉默,提议道。

    他们又接着去了剩下的两处房子。

    一处是带着小院子的独立小洋楼,另一处也是个小巧的院落。

    这两个地方的情况就好很多。

    小洋楼之前被一个单位征用做了临时的办事处,对方表示手续已经在走了,很快就会腾出来,把房子归还给他们。

    另一个小院子里只住了一户人家,是一对挺年轻的小夫妻,看着也挺通情达理,表示理解政策,愿意配合搬走。

    等把这几处都看完,时间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

    三人跑了一天,也确实有些累了,便决定早点回家。

    回到家时,已经是傍晚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