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明真是出息了,我们村多少年没出一个秀才了。”
“这可不是,长明这孩子打小就聪明,我们就知道他能成才。”
“牧长青和他比起来真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烂泥怎么和白云比?”
村民们纷纷围拢过来夸赞,羡慕不已。
大伯更是喜笑颜开,欢喜说道:“明天我们家杀猪,为我儿庆贺,宴请诸位乡亲。”
“好!”
村民们一听说明天能有猪肉吃,纷纷大声叫好,这抠门的牧家也是难得。
小禾也颇为高兴,道:“我去山上叫长青哥一起下来庆贺。”
“不许去,叫那个扫把星干什么?”婶婶立马呵斥,拉住小禾。
大伯也道:“没错,他既然要去山上当野人就让他当去,不许去叫。”
牧长明皱眉道:“今天我在街上看见他,穿得和乞丐一样,真是丢我的脸,这种人就不要叫回来了。”
第二天,长青一大早练过拳法后就带上柴刀去砍木头,他打算自己修建一个木屋。
如今是十一月份,还没到最冷的时候,如果到了最冷的时候还睡窝棚,人都会被冻死。
鹰嘴身上石头和灌木居多,特别高大的树木很少,长青就砍那种碗口粗细的树木当成建材。
砍回来的树木先做地基,地基楼板必须距离地面有一定距离,大雨的时候才不会让家中被水泡。
将四根比较粗壮的木桩子用火烧过表皮炭化处理,长青也帮过村子里不少村民修建房子,打过不少下手,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还是有两手木活,知道怎么搭建的。
表皮炭化过后的木桩能避免生虫和腐烂,把四根木桩打入地下牢牢固定,木桩头上削出榫卯结构的接头。
在拿四根长木横着固定在木桩上,距离地面有个一尺距离。
横木上开出一个个凹槽,用来固定横放当成楼板的圆木,只是打地基,铺设楼板这个工作就耗费了他整整一天的时间,直到黄昏才停止干活。
“长青哥。”
一道身影从山下而来,远远就对长青打招呼。
“小禾。”长青见来人露出了喜色,连忙过去迎接。
小禾气喘吁吁上山,满脸汗水。
“小禾,你怎么上来了?”
小禾嘻嘻一笑:“你猜我给你带了什么?”
长青已经闻到一丝肉的香味,只见小禾从自己怀中掏出一块用油纸包裹的肉,大约有二两,香味让长青顿时口水直流。
“肉,哪来的?”长青惊讶问。
小禾道:“大哥考上秀才了,我爹一高兴就把猪杀了,拿出半扇招待村里人,这是我偷偷给你拿的,你快吃。”
她把肉放在长青手中,然后就匆匆转身走了:“我得快回去了,免得被他们发现我来找你。”
“小禾——”长青心中一暖,本来想让她留下,自己下面给她吃的。
看着手中的一块肉,长青不打算独吞,回去切成薄片,下面条大家一起吃。
有了神农壶,有了三担小麦,他也奢侈起来,把小麦磨成了面粉,去除麦壳,可以做面条和白面馒头吃。
吃了面,口中还残留肉的香味,长青蜷缩在窝棚茅草中早早休息。
第二天在五爷的带领下练过拳法后依旧去砍木材,搭建自己的小木屋,这段时间没有急着播种小麦,全身心建造自己的小木屋,要在天气彻底冷下来,下雪前就搭建好。
不然有再多粮食,大雪一下天气彻底冷下去,在窝棚之中都得冻死。
之前的干旱导致饥荒和粮食短缺,如今即便有下雨但是正常粮食也不会短时间长出来,今年的冬天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往常没有干旱粮食短缺之时,天冷的时候也经常有人熬不过冬天。
如今经历过大旱过后的冬天还不知道有多少人熬不过去。
修建一个人居住的木屋还是比较快的,外加如今力气也比以前大了许多,精神也好了,干活有劲。
时间一天天过去,天气也一天比一天寒冷,小白龟一天时间除了带着他练拳,其余时间都在睡觉,似乎进入冬眠状态了。
用了七天时间,长青就搭建出了木屋的大概,这是一座占地只有二十平方米不到的小木屋,主体木材外加石头辅助修建而成,屋顶木材为顶,再铺就草皮,外面再用麦秆铺得厚厚的,防止漏雨。
小木屋有一个窗户,一个排烟口,排烟口他用一根通心竹子外加泥巴糊成的连接灶台,这样一来冬天在屋子中烧火也不至于把自己呛死。
他还为自己用木头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小床,小床用麦秆和稻草当窝,没有桌子,但是制作了一个用石头和泥巴搭建的简单灶台,上面架着铁锅。
“二毛,以后我们就有自己的屋子了,不用睡窝棚了。”
长青看着自己的小木屋,眼中都是欢喜,这些天的汗水得到了回报。
“汪汪——”二毛也在旁边直摇晃尾巴。
河镇,杨氏武馆。
杨氏武馆在整个黄沙河镇属于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杨氏武馆的馆主杨虎早年在当地中过武秀才。
后来去了州府据说还有更大发展当了大官,再后来不知为何隐辞退回乡了。
在大周皇朝,同样是秀才,文秀才的份量可比不上武秀才。
能中武秀才的都是炼气中期以上的高手,这等高手速度快如奔马,力如蛮象,寻常人几十个一起上都打不过。
武秀才地位几乎堪比文举人。
杨虎一家正在吃饭,桌上的食物对于寻常百姓而言可以用山珍海味形容,鸡鸭鱼肉都有,主食是大白面馒头。
“今天的馒头怎么这么香?”杨虎咬了口馒头夸奖说道:“灵儿的厨艺又进步了。”
杨虎的妻子马氏也笑着道:“是啊,我也觉得今天的馒头和往常不一样,特别好吃。”
旁边少女杨灵儿也感觉到了今天自己做的馒头味道和往常不一样,的确更好吃了,是自己的厨艺提升了?
突然,她想了起来了,今天做的馒头是用上次购买的小麦磨成的面粉制作,难道是因为那小麦的缘故?
肯定是,当时自己就觉得那小麦异常新鲜好闻,她笑着给两人夹菜:“好吃爹娘你们就多吃几个。”
杨灵儿打定主意,下次那个卖小麦的少年再出现售卖,自己一定要抢先购买。
“不对!”杨虎吃了几个后立马察觉到了异常,皱眉开始感应起来。
“怎么了?”母女都看向他,杨虎沉声道:“这馒头中竟然蕴含一缕天然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