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反刍

    妇人的面容算不上年轻,清晰可见眼角的纹路,但那么一张笑容满面的面孔让人觉忽淳朴的风吹向他们,在心底留下阵阵波纹。

    程阳听着这宛如教科书般的杰作,心中感慨,果然,老一辈的人若不是因为交不起学费恐怕一个个都是大文豪。

    而且,当时的年代,人人都有出路,只要勤奋努力刻苦,始终都会有回报。

    或许是视频中的作文激发了广大网友的兴趣,纷纷发下弹幕:

    『\/汕头土着小哥\/:这是秋吗?这不是秋,这是岁月沉淀的诗篇,这是大地馈赠的盛宴,这是稻穗弯腰的谦逊,这是归雁南飞的眷恋。

    这是秋吗?这不是秋,这是霜叶似火的浪漫,这是残荷听雨的悠然,这是游子思乡的愁绪绵绵,这是又一场生命轮回的开篇。』

    『\/妖月摄影\/:这是夏吗?这不是夏,这是骄阳煮沸的蝉鸣,这是雷雨敲打的鼓点,这是荷叶托起的露珠,这是萤火虫提灯的诗篇。

    这是夏吗?这不是夏,这是稻浪翻涌的金箔,这是渔网兜住的星汉,这是蒲扇摇落的传说,这是冰镇西瓜剖开的狂欢。』

    『\/阿白\/:这是冬吗?这不是冬,

    这是雪花织就的缄默,

    这是冰凌垂钓的银线,

    这是枯枝蘸墨的留白,

    这是北风呼啸的史前。

    这是冬吗?这不是冬,

    这是炭火煨热的方言,

    这是归人脚印缝补的牵挂,

    这是游子心头未寄的家书,

    这是爆竹点燃的春天。』

    『\/内向九九\/:这是秋吗?这不是秋,这是光阴坠地的钝响,

    是蝉鸣溺亡前最后的咏叹,是镰刀割裂暮色的豁口,

    是候鸟在天空写下的一行行潦草遗嘱。

    这是秋吗?这不是秋,是稻穗躬身叩谢大地的仪式,

    是枯叶蝶假扮落叶的狡黠魔术,是酒瓮里发酵的月光,

    是诗人将叹息藏进褶皱的信纸,寄给来年未署名的春。』

    『\/跳皮筋的麻花辫\/:这是夏吗?这不是夏

    是烈日煮沸的蝉鸣鼎沸

    是荷尖顶破水面的酒窝

    是雷雨挥毫的狂草

    是芭蕉叶上滚动的碎银

    这是夏吗?这不是夏

    是麦芒直指苍穹的锋芒

    是冰镇西瓜爆裂的晚霞

    是萤火虫提着灯笼巡夜

    是另一个金秋预约的请柬』

    “完犊子了,这上不如老夏不如小的日子是过不下去了”

    程阳不禁发出感慨,互联网实在是懂得怎么扎心了,别的的生活多姿多彩,自己的日子普普通通,不过这一种平凡倒也算是最和谐的了。

    上学没有家长习以为常的逼迫,力求好成绩;住校没有经历霸凌,老师的偏颇;出社会也只是遇见普通的加班制度,还有加班费可以拿,虽然他如今处于休假状态。

    一个平凡人的一生,莫过于此了吧。

    程阳有时候经常会想,若是在任何一个国家,海外那些国家担心的应该是人身安全而非一日三餐,这么一比较,出生在中国简直是上一辈中了彩票。

    现在社会虽然弊病很多,但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了,老一辈梦想的幼有所教老有所依实现,如今的盛世也不辜负他们的牺牲。

    世界上出类拔萃的人才很多,但更多的还是普通人。对于祖国来说,他们这种小角色认认真真本本分分过好自己的生活便是最好的,不犯法不触碰法律他们可以相当平坦的过活。

    说不定以后的日子更加精彩呢,可得好好活下去。

    而除了大发文采的当世文豪,也有诸多看热闹的网友评论:

    『\/肥兔麻麻\/:我只会说,妈呀,蒲公英开花了,可以吃了!!』

    『\/小知识\/:干不过男的,干不过女的,干不过老的,干不过小的,我属于哪一类?[捂脸]

    回复:

    \/白哥—颖\/:不老不少,不男不女那一类[狗头][狗头]』

    『\/呆筱\/:奶别说了,再说都要写给课文了,我仿佛已经看见了考题在向我招手~』

    『\/紫悠\/:这是她在阳光底下自由洒脱热烈的灵魂。』

    『\/邹邹\/:这是被埋没的诗人,是莎士比亚的妹妹』

    『\/祈念\/:不是吧?这些老人是我的一辈子,这一辈子我都写不出来这么好』

    『\/迟迟\/:这是农民大姐吗?这不是农民大姐。这是腹有诗书的先生,这是出口成章的作家,这是锦绣袖口的女子。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优雅从容;行事时,是“书中自有千钟粟”的沉稳笃定;思考处,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睿智深刻 ,尽显腹有诗书的魅力。[爱心]』

    甚至,还有人趁此科普。

    『\/十个簸箕\/:反刍,好多人不知道这是啥吧。

    回复:

    反刍fanchu,牛的胃有好几个,把胃里没消化的东西翻出来的行为叫反刍,一般用于追忆,回味过去的美好事物。

    \/zz\/:知道,但没懂那句的意思,为啥老牛反刍是绿意盎然?

    \/回绣\/:反刍——是牛吃草再吐出来嚼了再吃的行为,这里可以理解为大地再次春暖花开,小草吐芽年年岁岁』

    明明是刷娱乐的短视频,却偏偏碰上渗有墨水的当代网友,真可谓是开了眼了。

    古人们文人居多,普通人不会作诗也会吟,对于后世的种种表现是作为先辈的欣慰和赞扬,而且,这样也表示后世当真是做到了人人皆可读书的远大理想。

    而这样的大同世界在古人们和先贤们心中是至高理想,但却没想到还有亲眼看见的一天。

    后世,当真是比他们的时代更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