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余白刚要伸手收拾碗筷,就被周凤霞一把拦住:“去去去,忙你的去,这点儿活儿我还干得了!”
周凤霞一边麻利地收拾着,一边催促余白。
她心里清楚,孩子们都有正事儿,哪能把时间浪费在这些琐事上。
余白拗不过母亲,只得作罢。
她所谓的“正事”,其实就是跟着二哥余年去县里采购韩毅所需的物资。
可人还没迈出家门,余盛的电话就响了。
“喂,李老师……有人要买剩下的秦半两和玉扳指……好,好,我们马上过去!”
余盛挂断电话,神色变得明朗:“小白,李老师说有人看上了剩下的那对儿秦半两,还有那个玉扳指!”
“这么快!”
真是个意外之喜。
原本以为这些东西还要再等一段时间才能出手,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买家。
“那采购的事儿……”余白看向余年,有些犹豫。
余年挥挥手:“这有什么!采购的事儿包在我身上,你不用担心,保证给你办得妥妥当当!”
余年拍着胸脯保证,一副“一切尽在掌握”的模样。
他知道余白和余盛要去干更重要的事,这种跑腿的活儿,交给他就行了。
余白见状,也放下心来。
她了解自家二哥,虽然平时看着有些不着调,但关键时刻还是很靠谱的。
“那好,二哥,采购的事儿就交给你了,这是清单和钱。”
余白干脆身上的包都递给了余年。
余年接过包,咧嘴一笑:“二哥肯定给你办妥了。”
于是,兵分两路。
余白和余盛两人快步朝李百重家走去。
李百重家里,气氛有些微妙。
王颐年大喇喇地坐在沙发上,手里捧着精致的木匣子,眼睛都快笑没了。
匣子里,正是余白兄妹带来的那对儿秦半两和那枚温润的玉扳指。
他摩挲着匣子,那感觉,就好像这价值连城的宝贝已经是他囊中之物一般。
李百重坐在一旁,脸上带着几分揶揄,时不时地拿眼角余光瞥一眼王颐年。
“我说老李,你这是什么表情?”
王颐年注意到了李百重的表情,顿时不乐意了,他放下匣子,挑着眉看他。
“怎么,瞧不上我?你还不是留下一对儿秦半两?装什么清高!”
“你!”李百重被王颐年一句话噎得够呛,“我才不跟你一般见识。”
“嘿,你还来劲了!”王颐年也不甘示弱,“我这可是为了研究!研究!你懂吗?”
两个年过花甲的老头,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一个比一个嗓门大,一个比一个不服输。
余白和余盛进门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热闹”景象。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几分无奈和好笑。
“咳咳……”余盛轻咳两声,试图打断这场“战争”。
王颐年听到声音,立刻热情地招呼余白和余盛:“哎呀,来了!快来快来,坐坐坐!”
余白和余盛在沙发上坐下,王颐年甚至都没寒暄几句,就直奔主题:“东西呢,我已经看过了,都是好东西!你们兄妹俩,打算怎么个出法?”
他目光灼灼地盯着余白,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余白坦然道:“王老师,我们兄妹俩对古董这行当,那是一窍不通。您是行家,您给个公道价就行。”
她这话,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又给了王颐年足够的尊重。
王颐年等的就是这句话,他喜欢余白的爽快,更欣赏她的实在。
“好!痛快!”王颐年一拍大腿,“这样,秦半两,我就按给老李的价格,一对儿两百万!至于这玉扳指嘛……”
他顿了顿,目光在那枚玉扳指上流连片刻,缓缓开口:“这玉扳指,质地、雕工都是上上之选,我给你们三百万!”
“三百万!”余盛忍不住惊呼出声。
这个价格,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回去的路上,余白和余盛的脚步都有些发飘。
短短两天时间,他们手里就攥着八百多万的巨款,这感觉,就像是在做梦一样,太不真实了。
另一边,余年的采购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他并没选择县城里那些规模宏大的超市,而是径直驱车前往农贸市场的一间杂货铺。
杂货铺子的门脸不大,但胜在货品齐全,老板余军更是个精明能干的年轻人。
余年的车刚停稳,余军就从店里迎了出来,脸上满是惊讶和惊喜:“二哥,你怎么来了?”
他跟余年是多年的交情,两人虽然平日里各忙各的,但这份兄弟情谊却是实打实的。
余年也不跟他客套寒暄,直接从兜里掏出一张购物清单,递了过去:“看看,上面这些东西,能凑齐不?”
余军接过清单,目光一扫,顿时愣住了。
清单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速食食品:方便面、自热小火锅、速溶奶茶……还有各种口味的饮料、酒水,以及五花八门的小零食,简直像要把整个小卖部都搬空一样。
“二哥,你要这么多……这些东西干什么?”余军挠了挠头,一脸的疑惑不解。
平时余年来他这儿,顶多也就是买些烟酒,或者捎带些家常的油盐酱醋,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阵仗啊。
余年拧开一瓶矿泉水,“咕咚咕咚”地灌了几大口,才慢悠悠地开口:“这你就别管了,是我一个朋友托我买的。你只管给我凑齐了,东西的质量可不能给我打马虎眼啊。”
他这话,既是解释,也是警告。
余军也是个通透人,一听这话,立马就明白了。
他跟余年做了这么多年的朋友,对余年的性格也算是摸得透透的。
余年这人,平时看着吊儿郎当的,但真要是办起事来,那可是比谁都靠谱。
而且,余年这次专门来照顾他的生意,这份情谊,他心里跟明镜似的。
他粗略地扫了一眼清单,心里已经有了数。别看这些东西种类繁多,但利润可着实不低。
就这一单生意,足够他美滋滋地忙活一阵子,顶得上平时两个月的进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