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苏灿可是香饽饽,换舞台只是一件有些麻烦的小事情。

    康导接着打趣道,“不过我更好奇了——到底是什么歌,让你这么讲究环境?”

    苏灿笑了,卖着关子:“到时候你就知道啦,这是一首属于夏天的歌。”

    康导沉吟片刻,语气也认真起来:“行,那我立刻联系外景组,重新调度舞台与机位,你放心,我一定让它看起来——像一幅夏天的画。”

    “谢谢康导。”苏灿感谢地说。

    挂断电话后,苏灿回到钢琴前,低声哼唱,声音温柔得像夏风掠过枝头。

    ……

    另外一边。

    康导挂了电话,放下茶杯,眼中已泛起掩不住的兴奋光芒。

    “来人!”他一声吩咐,身边的助理立刻推门而入。

    “马上通知灯光、摄影、美术、舞美、导播几个组的核心成员开会。”他一边说着,一边在备忘录上刷刷写下重点,“我们要给苏灿换一个舞台——户外,自然,要有风,有光,有味道。”

    助理一愣:“导演,咱们不是明晚直播吗?临时换场地……来得及吗?”

    “来不及也得来得及!”康导大笑着摆手,“苏灿要在自然里唱歌,你明白吗?”

    几个小时后,央台制作中心会议室,五六个部门的负责人已迅速就位。

    康导站在投影前,语气简洁而坚定:“这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会,我们要为《苏灿·归来》的访谈环节临时置换一个户外实景舞台,时间紧,任务重,但我相信你们。”

    “地点?”舞美组长率先发问。

    “必须满足三点:自然、安静、有烟火气,不能太远,信号、运输都要可控。”康导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我想要的画面,是绿树成荫、阳光斑驳,街巷深处有微风掠过,最好还能听见蝉鸣,麻雀叫。”

    几个组长对视一眼,立刻展开讨论。

    技术组迅速调出信号覆盖图,筛选可行区域;美术组翻出景图库和过往户外录制素材,逐一比对画面效果。

    “北城护国寺胡同东段,那边有几座保存完整的老四合院,周边树木茂密,光线柔和,居民也友善。”一名外联组成员首先发言。

    “后海那片小树林也不错,湖面有风,水波倒影,很适合演绎安静的歌。”另一人补充。

    “后海不太行。”导播立刻摇头,“太热门,怕围观影响直播节奏。”

    经过一轮激烈讨论,最终定下场地:城南一处封闭拍摄的百年胡同小院,小巷狭长,榆树成荫,院里有藤椅、老砖墙、盛开的凌霄花,还有隐隐飘来的爆米花香。

    “就这儿。”康导一锤定音。

    随即,全组马不停蹄地投入准备工作。

    “记住,我们要拍出‘风也在听他唱歌’的感觉。”康导认真叮嘱道。

    央台上下运转如一台精准的机器,为了一个舞台、一个瞬间倾尽全力。

    因为他们知道——这不是普通的一次外景,这是苏灿回归祖国之后的第一次歌唱,是他送给夏天的第一句诗。

    正当各组在加班调度时,康导忽然抬眼看向时间表,眉头微微一皱。

    “还有个问题。”他看向导播组,“原计划是明晚八点直播,可在户外,夜间光线不稳定,现场布灯也容易穿帮。”

    灯光组长立刻点头:“尤其是这种强调自然氛围的画面,晚上的人工光会削弱真实感。”

    康导点头:“苏灿这首歌,说的是夏天的味道、街头的风、光影和香气……必须用晨间的阳光来撑起整个情绪。”

    “所以,改时间。”他说得果断,“直播调整为后天上午十点整,也能多给我们一些时间布置舞台。”

    现场陷入短暂寂静,几秒后,导播咽了口口水:“康导……这可是黄金档改档,全国都知道是明晚八点啊……”

    “现在就发公告,全平台同步推送。”康导眼神坚定,“说明是‘户外实景+自然采光’,观众只会更期待。”

    他语气顿了顿,缓缓道:“你们别忘了,现在是谁要唱歌——苏灿,改时间,不是问题,是卖点。”

    “明白!”几位负责人齐声应道。

    ……

    很快,央台新闻中心联合节目组发布公告:

    “因《苏灿·归来》访谈录制采用户外实景舞台,节目直播时间将延迟至后日上午10:00,敬请期待,来自燕京夏日最真实的一缕旋律。”

    官宣一出,全网瞬间炸锅。

    有人震惊,也有人动容:“为了配合一首歌,央台居然改了直播时间?”

    但更多人直接沸腾:“没关系,我请假看!”

    “苏灿十点唱歌?那我八点就坐在电视前等着!”

    “第一次觉得早起是件浪漫的事。”

    “别问,问就是闹钟已经设好了。”

    “……”

    弹幕区、评论区、热搜榜同时刷屏,一场关于“苏灿”和“夏日晨光”的狂潮,正悄然铺开。

    而此刻,没人知道——那片老胡同的青砖灰瓦间,阳光将如何洒落,蝉鸣将如何响起,苏灿的歌声,又将如何穿透清晨的风,抵达千家万户的心头。

    只知道,后日十点,一切都将揭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