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导对苏灿的创作能力相当有信心,不管是歌曲,还是剧本。

    双方合作,就此达成。

    挂断电话后,苏灿静静坐在书桌前,思绪翻涌。

    关于《青花瓷》的爱情故事,前世有诸多版本,或缠绵悱恻,或悲欢离合,或如烟花般短暂炽烈。

    然而,在苏灿心中,唯有一个故事,最能承载这首歌的意境。

    他翻开笔记本,落笔沉思。

    故事的架构在脑海中逐渐成型,他在纸上勾勒出时间线,梳理人物情感的变化。

    每一笔,每一划,都如同为一件瓷器描绘纹饰,力求精准、细腻。

    半天后,苏灿合上笔记本,长舒一口气,眼神中透着满意——

    这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华夏文化的映照,是古人与今人的情感共鸣。

    他随即整理文稿,将文件发给康导。

    不久后,电话铃声响起,康导激动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

    “苏灿,这个故事……太绝了!我们马上启动拍摄,一定要趁热发布!”

    苏灿微微一笑,眼中带着期待。

    ……

    英吉利。

    大英博物馆。

    午后的阳光透过古老的玻璃窗洒落在展厅内,青花瓷的釉面在光影中泛起温润的光泽,静静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今天的瓷器展区比往日更加热闹,无数游客蜂拥而至,展柜前挤满人群。

    有人轻声诵读《青花瓷》的歌词,眼神中满是陶醉。

    有人默默伸出手,隔着玻璃,想触摸那跨越千年的纹饰。

    “这就是《青花瓷》里的意境吗?”

    “瓷器……真的美得像诗一样……”

    然而,随着欣赏的深入,一股异样的情绪开始在人群中蔓延。

    “这些瓷器,原本属于华夏吧?”

    “它们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一个声音在展厅角落响起,像是一颗石子投入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很快,历史学者的解说传入人们耳中:

    “19世纪,列强入侵,这些瓷器被当作战利品,掠夺而来。”

    “它们的家,不是这里,而是华夏。”

    空气瞬间凝固。

    游客们望着那些精美的瓷器,眼神逐渐从惊叹转变为震撼,再到愤怒。

    “这些国宝,不该是展览品,而应该回到它们的故乡!”

    一名华夏留学生紧握拳头,声音颤抖却坚定。

    另一位西方游客也缓缓开口:“艺术品应该回到它们属于的地方。”

    愤怒、愧疚、不满、震撼……各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让展厅内的氛围骤然变得沉重。

    舆论的风暴,忽然开始席卷全球!

    ……

    社交媒体上,一场前所未有的讨论爆发了!

    归还华夏瓷器

    物归原主

    相关话题瞬间登上全球热搜榜第一!

    无数网友在《青花瓷》的歌曲下留言:

    “它们应该回家。”

    “如果说一首歌可以唤醒世界对文化遗产的尊重,那么《青花瓷》做到了!”

    “它们被抢走太久了,到了该回家的时候!”

    网友们纷纷发起联署,仅仅一天之内,签名请愿人数突破一亿!

    与此同时。

    现实世界的行动也在爆发——

    大英博物馆门前,一群人自发聚集,他们高举横幅:

    “归还华夏瓷器!”

    人群越来越多,横幅在风中猎猎作响,电视台、记者蜂拥而至。

    镜头中,一位年迈的华夏老人望着玻璃柜里的青花瓷,眼神湿润,喃喃自语:

    “你们,终于被世界看到了吗?”

    他的声音不大,但这一刻,却震撼无数人的心。

    ……

    无数华夏网友踊跃签署请愿活动。

    仅仅三天时间,签名人数便突破三亿!

    ……

    央台大厦。

    康导坐在剪辑室里,目光紧锁在屏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