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在地图上仔细看了一会儿。
很快就确定了几个可以搞到粮食的地方。
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高丽半岛。
那边如今人口直接减少了一半还多。
在朱慈烺看来,剩下的人只要让他们饿不死就行,或者饿死一部分也没关系。
只要不影响采矿冶炼和农业生产活动就好。
所以给他们留下必要的口粮之后,其他的粮食都可以想方设法弄回来。
第二处则是扶桑那边。
过完了年之后就要出征扶桑,这本来就是原先定好的计划。
到时候尚可喜和孙维藩带着大军杀过去之后,同样也是留下必要的劳动力,其他的就可以消灭了。
把扶桑那边的绝大部分粮食,也都给搜刮过来,用以缓解当下的粮食危机。
第3个地方就是广东那边了。
李自成率领着大军已经杀到了广东,并且在那边占据了一定的地盘。
所以李自成他们手上肯定有剩余的粮食。
朱慈烺准备派船队去跟李自成他们接触,然后买一些粮食回来应急。
除此之外的话,就只能去更远的地方了。
或者是让朝廷大军从沿海地带登陆,干脆从江南弄粮食。
这样子多管齐下,粮食危机基本能够解决。
只要度过了天武元年之后,以后的粮食问题就会轻松多了。
因为在这一年,将会大规模地推广种植各种高产的粮食作物。
加上各地不断修建的水利工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粮食生产。
粮食危机将会得到很大的缓解。
如果从长远来考虑的话,除了大明原本的领土之外,有一些大粮仓也要想办法拿下。
那就是交趾和暹罗以及金三角等地。
确切的说就是整个东南半岛。
那些都是种粮食的好地方,留在那些土著手上太浪费了。
想到这里,朱慈烺突然想起了沐国公沐天波。
沐天波在崇祯元年时,奉诏承袭国公爵位,并继任云南总兵之职。
但是那个时候的沐天波年纪还小,后面慢慢年纪大了之后才掌握了实权。
沐天波目前还不到30岁的年纪。
在这种乱世当中,他当然渴望能有一番作为。
所以在朱慈烺登基之后,在过去将近一年的时间里。
沐天波已经上了多份奏折。
不过以前的朱慈烺并没有搭理沐天波,没有给出任何回应与指示。
因为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加上交通状况又很糟糕。
即使沐天波对朝廷忠心,那个时候也用不上。
现在的话情况有了较大的改变。
朝廷大军全面南下,配合着大明水师正在跟敌人作战。
应该要不了太长的时间,就能够拿下山城和宜宾等地。
这样跟云南的沐天波联系的话,那就要比之前方便多了。
原本历史上的沐天波,在南明隆武元年(1645)十二月,蒙自土司沙定洲掀起叛乱,夺取云南首府昆明,沐天波被迫逃往楚雄。
后沐天波一直追随永历朝廷,又随朱由榔入缅,在咒水之难被缅兵挟持外出,夺刀抵抗至死。沐天波没有选择投靠建奴,反而是跟着日落西山的南明朝廷,最终战死沙场。
这说明沐天波还是挺忠诚的,也是可靠可用的
至于能力方面的话,应该也不会太差。
朱慈烺召来孙传庭和秦良玉,准备听一听他们对于此事的看法。
孙传庭和秦良玉到来之后。
朱慈烺开门见山地问道:“在这一次大战当中,两位爱卿觉得沐国公那边,能不能发挥出一些作用?”
孙传庭恭敬地回答道:“启禀陛下,沐国公已经多次请求出兵,想要为陛下分忧,想要为朝廷效力,由此可见沐国公忠心可嘉。
现在如果让沐国公出兵配合的话,依臣之见,可以让他们朝着宜宾方向进攻,等到水师一路北上之后,就可在宜宾跟沐国公他们会合了。”
秦良玉也拱手说道:“陛下,都说蜀道难行,崎岖的道路确实不利于大军行进。沐国公及其麾下的将士们长期处在山区,他们更适应在西南的山地作战。
且控制了山城和宜宾等地的航道,那么朝廷大军就可以威慑整个蜀中平原,老臣想带兵出战,请陛下恩准。”
朱慈烺微微摇头说道:“忠贞侯你就安心待在京城吧!这些事情哪里还能让你去操劳?即使秦爱卿你想回家乡,那也等到平定了蜀中之后再说。
现在主要讨论的是沐国公的事情,既然两位爱卿都觉得可行,那就传旨让沐国公率兵出战。”
秦良玉连忙谢恩:“谢陛下隆恩!”
孙传庭也说道:“陛下圣明,有了沐国公率军出战之后,西南地区的战事就轻松多了。不过在金陵一带,前线的将士们目前遇到了一些麻烦,进展不如预期的顺利……”
朱慈烺眉头微皱:“什么情况?敌人又出什么厉害的招数了?”
孙传庭赶忙解释:“启禀陛下,臣也是刚刚才收到消息,敌人把金陵城直接修建成了一个乌龟壳,让将士们直接无从下手……”
朱慈烺果断说道:“那就不用去管金陵城,那本来就不是我们这次的作战目标,以后再想办法对付他们就是了。”
孙传庭应道:“陛下英明,臣这就传令给前线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