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寡妇带着珍娘满山走,一会儿看看果园,一会儿看看菜园,最后还去了看了大家伙儿开出来的开荒地。
“这是何物啊?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
珍娘站在苞米地里,看着苞米杆子上的苞米,一脸的新奇。
“这个啊是苞米,是番邦那边才有的粮食。这也就是咱们村的三苗丫头,哦,就是宁儿,宁儿丫头命好,在集市上买到了苞米种子。那丫头是个机灵鬼,稀里糊涂的就给种出来了。这个苞米啊,嫩的时候吃嫩苞米,甜滋滋的。老的时候可以磨苞米面,也可以磨碎米,做成大碴子。这个苞米啊真是宝贝,好吃还顶饱!”
说话间马寡妇已经从苞米杆子上掰下来几个苞米了。
“宁儿交代了,让我掰点苞米回去煮了,给你尝尝!”
珍娘闻言,心里更加感激姜宁了。
珍娘有一双巧手,不仅绣活儿做得好,还会写字画画。
姜宁得知后,高兴地找到了里正。
“啥?办私塾?”
“是啊!您就不想咱们村再多出几个秦昭那样的秀才公吗?”
里正想啊,做梦都在想。可问题是,这个私塾得有先生啊,他们这山沟沟里面,哪里有先生啊?
“秦昭和浩然不就是现成的先生吗?浩然学问尚浅也不要紧,咱们啊可以让他负责给孩子们启蒙,秦昭呢,负责教导孩子们写文章这类更甚层次的学问。还有啊,我想要让村里的女子也跟着一起上学。”
里正惊愕的张大了嘴。
“女子上私塾?这,这寻常百姓家的女子到了年纪就说亲嫁人了,学了学问也没有什么用武之地啊,还不如跟着家里的妇人做做手工活儿赚些银子呢。”
里正的想法也是如今这个朝代的家长普遍的想法,别的地方的女子如何,姜宁现在能力太弱没办法干涉。可是身边的女子,她还是要干涉一二的。
“里正此言差矣!女子到了年龄确实是要说亲嫁人的,可是,这不代表女子就不能读书学学问了啊。就拿咱们即将要在京都开设的铺子来说吧,这铺子是我姜家三姐妹共同出资开设的铺子。那就是我们三姐妹自己的产业,就算是嫁人了,那也是我们自己的嫁妆,绝对不会让他人染指的。铺子经营的都是女子的贴身物品,也就是说在店铺里帮忙的人都只能是女子。这样的话,那我们也就要在村子里挑选合适的姑娘,作为我们的左膀右臂。”
里正被姜宁的一番话震惊住了,瞳孔里全是震惊。
“你说你要在京都城里开铺子?”
“对啊,里正爷爷您放心,我们姐妹三个虽然在京都城里开铺子,可也是要在村子里生活的。”
姜宁在给里正定心丸,这话等同于是在给里正保证,她们姜家姐妹即便是铺子开在了京都城里,可大山村子就是她们铺子的供货商,不用担心她们姐妹有了自己的生意就不管村里了。
里正表情放松了一些。
“那,我稍后召集大家开个会吧,看看大家都是什么意思。”
姜宁点头,表示可以。
次日力争敲着锣将所有人召集到了自家门前修建的空地上,说了修建私塾让村里的男童女童读书的事情。
让男童读书,大家都是求之不得的。但,让女童读书,大家都有些犯了难。
“里正,男娃娃读书这个肯定是要的,兴许谁家的小子以后学成了考个秀才啥的呢!可是,这女娃娃读书有啥用啊?”
里正没说话,看向了人群里的姜宁。
姜宁明白里正的意思,从人群里走了出来,站到了里正爷爷的身边。
“小女子不才,准备与二位姐姐合力在京都城开设一间铺子,因为铺子里面经营的都是女子的贴身物品,所以只能招收女子做工。既然是在铺子里面做工的,那肯定是要能够识文断字才好啊,对不对?如果做得好,后面还有可能会被提拔做掌柜!”
女掌柜啊,这可是很少见很少见的啊!
顿时人群的沸腾了,刚刚还觉得让家里的女娃娃去读书纯属浪费时间的几家人,心里得到想法立刻改变了。
“三苗丫头啊,那你那铺子需要多少工人啊?你看我们家的大丫行不?我跟你说啊,我们家的大丫力气大,为人憨厚,做工绝对不会偷懒啥的。”
“我说周家的,你可拉倒吧!你们家大丫确实是力气大,可是,那黑壮黑壮的,离远了看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谁家的汉子呢,可别到时候没咋滴呢,先把人家女客人都给吓走了。”
为了抢夺去京都城店铺做工的名额,妇人们开始互揭老底,现场顿时乱成了一锅粥。
姜宁被吵得头疼,抢过里正手里的铜锣,duang的一声。
“都吵够了吗?没吵够的话,回你们自己家继续吵去!我刚刚已经说过了,我铺子里面招工,要能识文断字的。想要自家的丫头来铺子里面做工,好啊,让你们家的丫头努力学习吧,学得好的,最后通过考核,我就送人去京都城铺子里做工。”
京都城,天子脚下的皇城啊,那是大家做梦都不敢想的地方。谁敢说自己没有向往过,人群里的小丫头们,这一刻,仿佛看到了通过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在对自己敞开。
她们知道,她们的未来会不会有多不同,全看这一次了。
小丫头们纷纷点燃了斗志,都没能私塾开起来呢,一个个就在自己在私底下偷偷学习了起来。
有的找到初雪学习刺绣,有的找到了安乐学习算数,还有一些胆子大的直接找到了珍娘,跟珍娘学习书法和画画。
穷人家的家里是没有笔墨纸砚这种奢侈品的,所以姑娘们都是拿了木棍在土地上涂涂抹抹,写写画画的。
当然了,姑娘们没有忘记自己的工作。
她们做手工,摘果子的活儿都是没有停的,学习知识用的都是休息时间。
姜宁将姑娘们的努力和辛苦看在眼里,心里很安慰。
趁着早晨晨练的时候,姜宁搞了一个小小的表彰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