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夫人这会儿明显是得意过了头,方才王妃还提醒了身份和规矩,这人此刻竟直接给桃夭定了性子。
心下的不满要溢出一般,只见王妃转头看向桃夭,红唇抿紧,步摇颤动着,目光之中满是凌厉。
这一来是对宋家母女的不满,二来也是因桃夭做事不利,把事情演变到了这一程度。
“桃夭你应当知道,无论如何,这件事情本宫势必要给宋家一个交代,你可还有什么话想说,有什么想要为自己剖白的吗?”
王妃说话的同时,拿住茶盏的双手微微用力,指尖泛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倒是舍不得发卖桃夭。
毕竟如今府邸内上上下下算在内,只有眼前这一个卑贱丫头可以靠近段时凌的身边,也还算是听从自己的话。
这会儿,她就是在给桃夭最后一个机会……
哪能不明白王妃的意思,桃夭抿紧红唇,嘴角勾起一个浅浅的弧度。
此时堂内静默了几秒,随着外面的大风呼作,宋家母女越发坐不住。
“王妃,此事已经有了定夺,您还……”
宋夫人耐不住的开口,可这话还没有说完,便瞥见了王妃那冰冷的目光,只能悻悻的把话给咽了回去。
而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了一苍老颤抖的声音。
“王妃,老奴求见……”
王妃听见这话眉头一挑,她并未瞧见来人,却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桃夭。
两人对视一眼,察觉到桃夭的淡然,她便立刻点了点头。
“进来说话。”
堂内的人,闻言转头看过去,来的人正是青竹的干娘。
在青竹和桃夭的注视下,嬷嬷直接跪在地上,神情之中有几分紧张,可话语的逻辑却异常清晰。
“禀告王妃,老奴方才听闻宋夫人带着宋小姐来到府中,想来是为那蜱虫之事,那一日赏花,老奴也瞧见了一些事情,所以才在此时过来回话,还请王妃恕罪。”
嬷嬷的这一出现,让桃夭的脸色更为淡漠,反倒是青竹一喜,只以为是自己的干娘过来撑腰了。
只是,随着嬷嬷的话越说越多,她的脸色却越发惨白……
“赏花那一日,桃姑娘是帮花房奴才们的忙,她搬着花盆从花房到前院,始终是跟其他的侍从们在一起,其中有两趟,老奴也在身边,老奴可以作证,这期间姑娘是并未在花盆之中做任何手脚,至于那薄荷叶……”
话说到这里,嬷嬷深吸一口气,余光打量一眼桃夭后才继续开口。
“至于那薄荷叶,是先前桃姑娘身上有些湿疹,知道要去花房帮忙,怕沾染上虫子才提前预防的,这些事情也同老奴说过。”
嬷嬷所说这些话,只是阐述事实,可也足够把桃夭的罪名洗脱。
两边证据对冲,已然没有再审问下去的必要。
王妃此时将手中的茶盏放在桌上,招呼来了前院的侍从。
“来人,把青竹的身契翻出来,再去库房中拿些首饰银子交与她,自此我雍王府同她再无任何瓜葛。”
王妃这番举动,显示了自己的仁慈,算是给丞相府邸一个交代。
青竹甚至来不及反抗,便被两个侍从抓走。
看着这人的背影,听着她的哭喊声,桃夭的眼中没有分毫的波澜。
青竹有胆量跟自己对抗,背后也是有王妃的属意。
她们这些小蚂蚁,为了保全自身咬的你死我活,其实上面的枝叶没有被撼动分毫……
等将宋家母女送走之后,桃夭与嬷嬷走到门廊处。
两人一前一后沉默不语,直至桃夭率先停下动作。
“今日之事,多谢嬷嬷了。”
“桃姑娘可不要这么说,先前是老太太我耳不明心不亮,不过之后断断不会了。”
嬷嬷这话说的漂亮,可收下桃夭好处的时候,也是没有分毫的犹豫。
不过她这样子倒是也正合桃夭的胃口,毕竟感情靠不住,还是利益的绑定更为牢靠。
“有嬷嬷这话,想来我日后的生活会过得顺意一些了。”
桃夭含笑开口,并未同嬷嬷多言什么,转身朝着自己的院子走去。
可结果才进入大门,还未曾迈进屋内,那浓烈的晕眩感再度袭来。
桃夭一只手扣住门框,只觉得头重脚轻,下一秒,她的腰身便被结结实实的抱住。
甚至不必回头,那熟悉的气息,她也知道是谁来了……
“宋小姐,奴婢,奴婢从未曾害过您……”
桃夭佯装着昏迷的样子喃喃开口,就见段时凌的眉头轻蹙,喉咙轻颤了一下。
垂下头,看着桃夭惨白的小脸,段时凌错了错牙齿,一把将人抱在怀中,朝着屋内走去。
等桃夭再度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然是第二天的上午。
身上那种酸痛的感觉尽数消失,眼前一片明亮……
“姐姐,你醒啦!”
忽而传来秋水的声音,桃夭侧过头,就见这丫头正好端着一碗汤药走了进来。
“姐姐,你觉得还好?晨间郎中有来诊脉,说姐姐你现下的身子无大碍了!”
“嗯,好了……”
桃夭含笑的坐起身,接过秋水手中的汤药。
“姐姐你可不知道,昨日是世子爷抱你回来,又在床榻边一直照顾你呢,到了入夜,他都未曾回去自己的院子里。”
听到这话,桃夭轻笑了一声,她记得自己昏迷之前所说的话,她就是故意要让段时凌听见,从而引得这人心中的点点愧疚。
汤药苦涩的味道划过舌尖,桃夭的眉头都未曾皱一下……
“对了姐姐,你可知道你睡着的这一天,咱们府上可出了一件大事儿呢!”
桃夭闻言,手上的动作停滞了一下,抬头看向秋水,心间突然涌现出不好的预感。
“怎么了?可是什么好事儿?”
压下心中的不安,桃夭勉强的勾起嘴角,就见秋水轻叹了一口气,双手拖住了下巴。
“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什么好事儿,世子爷如今算是跟宋小姐定亲了,还是咱们王爷亲自过去丞相府送了定亲彩礼,据说路上的百姓们纷纷侧面,场面好生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