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唯利是图 > 第214章 墨钰县
    苏阳驾着骡车来到了北大窑,大家正好都在外面的空地上休息,李秀芬相完亲也从小树林回来了,大伙正围绕着她开玩笑。

    “秀芬,你今天相亲的对象咋样啊,去小树林里干啥去了?”

    “就是,你可别把人家给吃了,把人家吓跑了谁还敢给你介绍。”

    李秀芬坐在凳子上摘着菜,嘴一撇,“别在那胡咧咧,老娘再饿那也是挑食的,我刚来村里那两年,那也是十里八村一枝花,咱村哪个老爷们没打过我主意。”

    “鲜花再艳,没人灌溉,那也白搭嘛。”

    二婶子开着玩笑,“跟俺们说说,在小树林谈的咋样,有啥进展不?”

    “那人是个二婚,长的跟二虎差不多,一股子虎劲,上来又搂又亲的,跟没见过女人一样,我一脚踹完裤裆就来了。”

    大家听着也是一阵同情,虽然嘴上开着玩笑,但碰到事上,还是站在统一战线的。

    “你说这冬子娘介绍的都是啥人啊,帮着外村坑咱们村里人,一点都不实在。”

    二婶子走过来帮忙摘菜,“秀芬啊,说实在的,这是一辈子的大事,急不来。再说了你现在是拿工资的人,以后有钱了,啥样的男人找不到。”

    “就是嘛。”

    正说着,骡车来到了窑门口。

    大伙看着满满当当的东西,也跟着帮忙卸货。

    热巴嫂子从车上下来,刚走了两步,就被二婶子注意到了。

    “哎呦,他嫂子,你啥时候买的这身衣服,真洋气啊,你看这屁股蛋子圆溜的,跟面团子一样,真好看啊!”

    二婶子说着,还伸手在热巴嫂子屁股上剐了两下。

    大家闻言立刻围了过来,围绕着热巴嫂子的喇叭裤摸了起来。

    “你别说,这衣服穿上去就是显身材啊,这腰是腰,屁股是屁股,我赶明也去买一件去。”

    “二婶子,你要是穿上这衣服,我二叔的眼珠子不得长你屁股上。”

    高方两姐妹最年轻,早就想攒钱买一件喇叭裤了,但是又不好意思在村里穿,怕别人说闲话,但是现在看到热巴嫂子穿这么好看,心里跟蚂蚁爬一样。

    “那可不是,我跟热巴的身材本来差不多,就是这裤子太肥,补丁摞补丁,显不出来。”

    这会,刘小成从窑里出来,听着外面很热闹。

    “小成啊,你看你媳妇今天美不美?咱村老爷们就你小子会挑媳妇。”

    刘小成顺眼望去,热巴嫂子那窈窕的线条跟波浪线一样,一波三折。

    结婚这么多年,头一次看到这么好看。

    刘小成眉开眼笑,笑嘻嘻的走了过来,围着热巴嫂子转两圈,把人看的都不好意思了。

    “媳妇,你这身衣服真好看!”

    二婶子也使劲提着自己的裤子,露出一个圆磨盘,走到热巴身上非得要比比谁的翘。

    “对了热巴,我记得你去巴扎的时候不是穿的这件啊,这衣服啥时候换的啊?”

    这一问,热巴嫂子瞬间愣住了,耳根子又开始微微发红。

    苏阳在一旁笑道,“这是我们去巴扎买东西,热巴嫂子去店里买的,香港来的新款式,大城市里都穿这个。”

    说着从地板车上拎一袋子麻仁糖:“这是给大家买的切糕,大伙一人拿一块。”

    看到有好吃的,大家把视线纷纷收了回来,开始吃起了切糕。

    大家把地板车的东西都给卸了下来,看着这么多新鲜的蔬菜,嘴巴都馋了。

    终于熬过了冬天,夏天的和田不光是瓜果丰富,蔬菜也是应有尽有。

    “嫂子,今天中午给大家做个拉条子吧,刚买的玉米面,再炒一个番茄辣椒,当个浇头。”

    “行啊。”热巴嫂子拿着自己的旧裤子,“我去屋里缓过来,穿着裤子干活有点勒”

    大家开始哄笑起来。

    “你们先歇着,我这就把骡子送回去,都饿了半天了。”

    说着,苏阳坐上了地板车上,挥着鞭子赶着骡子调头回去了。

    来到羊圈里,将骡子拴在了院里的橛子上,地上有羊啃剩下的半拉草,骡子不挑食,什么都能吃,就是蠕动的慢,拴在这里能捡点吃的,也不浪费。

    “陈叔,我给你带了几斤玉米面,放在地板车里了,你赶紧拿屋里去,别让羊羔子给撕了。”

    苏阳冲羊圈里喊了一声,随后就回家走去。

    回到家里,卖西瓜的老汉还在院子里扯闲篇,一个大西瓜切了一半,盆子里摞了一堆瓜皮。这沙地头一茬的西瓜,没想到这么大,瓜皮也不厚,只有小拇指宽。

    “阳子回来了,尝尝刚切的沙地瓜,可甜了。”

    老汉拿着一块瓜让给苏阳,上面的瓜瓤挂着红汁,看着就解渴。

    “谢谢叔。”

    苏阳端起西瓜,三两口就消灭了一块,一股清甜传到了身体里,没忍住又吃了两块,肚皮就已经撑起来了。

    这玩意吃过了利尿,得跑好几趟厕所。

    “阳子,这瓜甜吧?”苏老娘笑道:“你叔非得给抱下了两个,说不值钱。”

    苏阳看着屋里的两个大西瓜,心里一乐,等回头给大家抱一个尝尝鲜。

    “叔,这瓜现在什么价?”

    “头茬瓜才两毛钱一公斤,等过个把月,那就一毛钱了。”

    听着这价格确实不贵,比小卖部的饮料便宜多了,但是没办法墨钰县的瓜农多,放眼望去,沙地里都是绿油油西瓜秧,年年都不好卖。这两年大路通了以后,公家出头把一部分瓜运到省会那边,但也只是一部分,剩下的还是要自产自销。

    “阳子,你在村里经常跑动,看看有啥办法能帮忙卖卖吗?你叔来一趟咱这边也不容易,还拉着一车瓜。”

    苏老汉看向门外那一车瓜,估计还要卖两天。

    “我本来是想拉着去洛甫乡卖的,顺道来你爹这边看看,我在墨钰县都听说你现在有本事了嘛,都上电视了,要是有好法子就帮俺想想。”老汉笑着,咧嘴说道。

    苏阳明白过来,随即点点头:“这么多的西瓜,我得想想”

    “你放心,都是头茬瓜,保熟保甜。”

    这些西瓜确实还不错,又是不打农药的无机瓜,两毛钱一公斤,普通人家也能消费的起。再说了,现在晌午头上的温度都不低了,吃个瓜也刚好合适。

    “行嘛叔,我等会在村里大喇叭给你喊一嗓子,要是有人要瓜,就来这买了。”

    老汉激动的咧着嘴:“那村里的大喇叭,能让咱们老百姓用?”

    “放心吧,我这就去喊。”

    苏阳说着就抱起了屋里的一个西瓜:“送个瓜,承个人情。”

    老汉在后面拉着,非得再从车上抱瓜,苏阳已经走远了。

    来到张军家里,一家人正在吃饭,苏阳将一个大西瓜放在桌子上,“张叔,这是墨钰县的沙地头茬瓜,可甜了,带一个给你尝尝。”

    张婶儿看到西瓜也是赶忙让座:“阳子,你看你这太客气了,还没吃饭吧,陪你张叔喝点。”

    “不了婶儿,这瓜是我老爹的一个朋友给的,从墨钰县拉了一车瓜,想用咱们村喇叭喊一声。”

    张军端着碗吃饭,直接摆手道:“那你去喊吧,话筒在屋里,摁一下那个红色的开关就行了。”

    苏阳来到屋里,直接摁下红色开关,拿起话题“噗噗”了两声:“大家上午好,我是阳子,有个事跟大家说一声哈,墨玉的沙地瓜现在已经下来了,又大又甜,两毛钱一公斤,有想要的去俺家去看看”

    连续播了两遍,关上喇叭,快步走回了家里。

    这会已经好几个人听到声音过来了,有的人不买,但喜欢看热闹。

    但看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买的了,一个大西瓜一块多钱,大家都能买得起。

    看的人多了,那些不买的人也跟着买了。

    老汉看着这么多人过来问价敲瓜,开始忙活着秤重收钱,没多大功夫就卖了二三个西瓜,要是在巴扎上摆摊,一天也卖不了这么多。

    苏阳也一口气买下了十几个大西瓜,一共二十块钱,准备给北大窑送去几个,剩下的都拿到河床上去,那地方风大,吃个西瓜最好不过了。

    到了半下午的时候,一车的西瓜就已经卖完了,老汉高兴的数着钱,一趟下来卖了四五十块。

    要是每天都有这么好的行情,那沙地瓜就不愁卖了。

    老汉激动的咧着嘴,一直说着感谢的话。

    临走时,老汉顺嘴问了一句:“对了巴郎子,听说你们村有人收料子,我从西瓜地里找到一块料子,你看看有人要不?”

    说着,老汉从兜里掏出一块黑漆漆的石料子。

    苏阳伸手摸了摸纹理,很快浮现出相关的信息。

    【种类:墨玉/聚墨/戈壁料】

    【特色:漆黑如墨,质地细腻】

    【价值:20】

    【产地:墨钰县】

    没想到这居然是一块墨玉,只是品相一般,个头也不大,算不上好货,但是能值个几十块钱。

    墨钰县以那条“墨带河”闻名,所产的墨玉水料更是一绝,跟苏阳在部落里遇到那条小河相比,质地差不了多少。

    但是戈壁料质量参差不齐,价格高低全凭运气了。

    “老叔,这块是墨玉,但是值不了多少钱,你要卖的话,我给你二十块钱,你看行不行?”

    二十?

    “这破石头能卖二十块钱呢?这比我半车西瓜还值钱?”老汉吃惊看着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的嘛,这料子要是卖给外地的有钱人,人家喜欢嘛,那多少钱都值得。”

    “那行巴郎子,你可别亏了!”

    “放心吧老叔,亏不了。”

    苏阳掏出了二十递给了老汉,问了一嘴:“老叔,你们那沙地里有多少这种黑石头?”

    老汉皱着眉头想了想:“哎呦,这可不好说嘛,大家地里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有好些石头扔在地里也没人要,我家里也捡了几块大的,你要是要的话,可以去我们那边收嘛。”

    “那行,等回头不忙的时候,我就去你们那边看看。”

    “好的嘛,今天还是太谢谢你了巴郎子。”

    老汉激动的出了门,跟苏老汉告辞后便赶着骡车高兴的回家去了,上百公里的路程,估计要到天黑才能到了。

    苏阳手心里盘摸着这块墨玉料子,成色还不错,算是熟料。

    没想到河里缺货了之后,戈壁滩上倒是出了不少料子。

    但是墨钰县的戈壁滩由于开发的比较早,绝大部分都被合理利用了,开荒之后分给了当地的老百姓,所以那些地都种上了西瓜、甜菜、酥梨等。

    土地都是有主的,所以就没有人去别人地里乱挖,就会残留了一些料子。

    等过两天,把这群娃娃送到了玛丽艳河床上,就可以骑着摩托车去那边看看,大肆收一波墨玉。

    着这里虽然价值一般,十几二十几的,但是运到内地的话,每一块都能翻个番。

    目前国内的玉料市场越来越大,这也是趋势。

    正说着,苏阳准备去趟北大窑,用电话给老家的顺子他们打个电话,准备把河床上的零碎料子一起打包运过去,让他们接受之后拉到红旗玉雕厂雕刻简易的无事牌和手把件,就可以卖个好价钱。

    反正这些碎料子在当地不值钱,自己有内地的渠道,那就河里的利用起来。

    苏阳抱着四五个滚圆的沙漠瓜来到北大窑,瓜皮上还沾着细沙。

    “嫂子,把这几个甜疙瘩剖了吧!“

    他冲土灶的方向喊了声,瓜往石磨上一搁,青皮碰着青石,咕噜滚了几个圈。

    热巴嫂子提着菜刀出来,刀刃在围裙上蹭得锃亮:“哎哟,这瓜长得真壮实!“

    刀尖刚戳进瓜脐,“咔啦“一声脆响,粉红瓜瓤炸开裂纹,蜜汁顺着磨盘缝往蚂蚁窝里淌。

    东头刷墙的老郑正干着活,看见苏阳在冲他招手,汗津津的笑着。

    “郑叔,喊大伙儿来喂喂嗓子眼!“

    几十号人呼啦啦围过来,汗酸味混着瓜香,吃的津津有味。

    老郑他们干的都是力气活,十里八村满处跑,半辈子走南闯北修窑,哪个东家舍得往力巴嘴里塞果子?

    “东家,这瓜甜得齁嗓子!“老马嘬着手指头,“我丈母娘在喀什卖二十年瓜,也没见过这么争气的种!“

    苏阳笑了笑:“这可是沙地里的头茬瓜,肯定甜。”

    北大窑的工人更不用说了,隔三差五的有零嘴吃,中午还管一顿饭,还经常迟到荤腥。他们每个人都很死心,只要北大窑不倒,他们都想干到死。

    瓜皮堆成小山时,方倩拽着黄小蛾蹭过来。俩姑娘揪着汗津津的衣摆,帆布鞋在沙地上拧出麻花印,似乎有话要说。

    “阳、阳哥“方倩嗓子比蚊子哼还细,“我们身上都能搓出泥丸子了”

    苏阳啃着瓜,问道:“那咋了嘛。”

    “阳哥,我们身上脏了,我们想洗个澡,应该怎么洗?”

    苏阳听这话,“噗”一声,一口瓜瓤呛进气管,咳得涨红了脸,瓜籽都从鼻孔喷出来了。

    女孩子洗澡这事,还用得着跟自己这个老爷们说嘛,想洗就洗嘛。

    但是回头一想,这些外地来的城里娃娃,都是家里的淋浴,乡里巴扎上更没有大澡堂,都是自家烧热水洗。

    这些裹着香皂味的姑娘,怕是连铁皮澡盆都没见过。

    苏阳想了想,便带她们三个女生来到了热巴嫂子跟前。

    “嫂子,方倩他们几个女孩子头一回来农村,不知道怎么洗澡,你要不给烧点热水,教他们怎么洗个澡?”

    热巴嫂子一听也乐了。

    洗澡这么简单的事,居然难住了几个城里娃娃。

    “没问题嘛,要不你们几个下了工跟我回家吧,正好我今天也准备洗个澡,塑料布往房梁一挂,大铝盆烫猪似的能躺俩人,哈哈。”

    “那行,谢谢嫂子了。”苏阳高兴的把另一块西瓜递给热巴嫂子。

    方倩他们本来都是爱美的女生,连续好多天没洗澡,浑身不自在,连打扮的心思都没有了。

    方倩偷偷闻了闻衬衫领子,樟脑丸混着汗馊味熏得她皱眉。黄小蛾更惨,刘海油得能炒盘菜,自打进了村,她那支口红在兜里捂化了都没机会抹。

    “谢谢嫂子!”

    三个姑娘脆生生喊着,眼睛亮得像见了救星。

    热巴嫂子接过苏阳递来的瓜,啃得汁水顺着手腕往肘弯流:“谢啥,洗白净了,正好给咱村的爷们养养眼嘛!“

    三个姑娘“唰”的一下红了脸,却把瓜啃得更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