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医生:我都快入土了,系统你才来 > 第660章 回归临医!无人可替代的地位!

第660章 回归临医!无人可替代的地位!

    不过目前,许秋才完成《技术要点》的编撰,根本没时间进行更细化的考核划分,因而这所谓的分层考核,只是小范围的试点而已。

    说白了,赖光圳、范鑫等考生,更像是小白鼠。

    如果成效不错的话,这个考核项目也能并入“颈七互换术”的成果之中,而这会给术式本身加分不少,促使手术本身更加完善!

    “能理解!”

    三院院长眼里划过一抹敬佩,以及抹不去的羡慕。

    能有这种技术医生,何愁临医不能崛起?

    随后,院长又道:“既然这样的话,我们医院特地备了一点点白屿市的特产……还希望许医生和霍院长你们一定要接受!”

    这次就真不好拒绝了。

    毕竟都拒绝了宴请。

    而且特产这东西,不值钱,重点在于一个心意。

    许秋于是答应下来。

    而霍仲言和邓铁心里都是相当舒服。

    此刻他们两人不禁想起了同在一个市的白屿市中心医院。

    瞧瞧,拆屋效应是这么用的!

    ……

    不久后,白屿市三院、院门口。

    许秋和霍仲言等人望着停在自己专车旁边的一个货车,陷入了沉默。

    “这是……一点点特产?”许秋沉默了一下。

    且不说特产是什么。

    就这标准厢式货车的容量和载重量,规模就已经相当可怕了。

    此时,霍仲言已经忍不住收回“不值钱”这一想法了。

    再便宜的东西,数量堆上去了,也便宜不到哪儿去。

    “确实只有亿点点。临医这么多医生,每个人一箱就分完了。”三院院长拍着胸脯道。

    “……”

    敢情你是给全院医生准备的?

    谁家送礼是按照一家医院的名额来赠送的。

    许秋等人迟疑的时候,三院院长已经让人打开了货车的厢门。

    里头排着一箱箱海蟹。

    白屿市并不是什么知名的城市,在白云省也就是个小透明,因此三院院长也没寄希望于许秋等人一定认识这东西。

    于是主动介绍道:“许医生,霍院长,这是咱白屿市的特产,银滩黄花蟹!

    “白屿市的海域受到暖流影响,海水盐度适中,海底泥沙富含矿物质,使得咱白屿市的黄花蟹膏黄饱满,风味独特。

    “主打的就是一个‘黄膏肥厚、肉质细嫩、鲜甜无腥’,和沉香茶、白屿渔鼓和白屿渔家刺绣并称为白屿市三宝!”

    ……

    白屿市三宝有四个,这很合理。

    许秋开口道:“太多了。”

    霍仲言也解释道:“文院长,你这是要考验我们的纯洁性啊。”

    邓铁表情同样颇有些无奈,道:“许医生向来不收礼,且我们的合作本就是互惠共赢。拿个一两箱只是礼节性的交往,但成吨成吨地送,追责下来,恐怕许医生反而会陷入麻烦。”

    这句话其实已经点得足够明确了。

    王修文这会儿正愁抓不到许秋的小辫子。

    毕竟后者实在太过纯粹,基本上找不到任何黑点。

    但如果这一车黄花蟹送出去了,那就是给人递刀子了。

    三院的文院长一愣。

    他没有想到这一茬。

    顺着邓铁的话联想到后果,文院长脸都白了很多。

    好在,霍院长这时候出来打圆场道:“就带个两三箱吧,尝尝味道就可以了,改天我们来白屿市再吃个饱。”

    听到这句话,文院长的总算是松了口气。

    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道:“怪我,我没想这么多……话说回来,这搞行政的真是如履薄冰……”

    说话间,文院长还偷瞄了邓铁几眼。

    邓铁人有点懵。

    不是,我都特地点醒你了,结果怎么还用这种哀怨的眼神看我?

    他王修文做这种事情,关我邓铁什么事?

    最终,许秋一行人只要了三箱黄花蟹。

    返程的路上。

    霍仲言回想起十几分钟前的情况,不禁赞叹道:“这文院长也算是个好院长,未来三院的发展不会太差。”

    邓铁深以为然,点了点头。

    在己方明确表示只要三箱黄花蟹后,面对满车厢的海蟹,文院长没有让司机运回去,或者是用其他方法处理掉。

    而是索性留了下来,发给了自家的医生。

    这种院长已经很少见了。

    许秋也微微颔首。

    至少这两次白屿市之行,他就看到了两个极端。

    相比于那认不清自己定位的白屿市中心医院,三院这边就太明白应该用什么姿态面对这次的合作了。

    “许秋,这黄花蟹直接送到你家,还是送去食堂?”

    聊了一阵,霍仲言突然问道。

    这三箱海蟹都很鲜活,但肯定放不了太久。

    要么许秋带走,要么就直接送到食堂,帮许秋处理好了再送过来。

    作为如今临医的大腿,这点无伤大雅的小特权还是有的。

    许秋想了想,道:“就当今天晚上的加餐了。”

    霍仲言立马明白过来,笑呵呵地点头,然后就去安排了。

    当晚,许秋回到临医的办公室,先处理了一些重要的事情。

    离开的几天,他只是没有在临医做手术,但各种大事还是会向他汇报的。

    比如神经外科领域,戴楠准备向上面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而关于申报书的手术细节方面,就需要许秋补充各种细节。

    毕竟技术层面,许秋无人可替代。

    同时,随着大夏神外年会迫近,天都市那边也开始了各种布置。

    这就相当繁琐了。

    从无到有的世界性会议,哪怕如今大夏神外年会的知名度还没有打响,但既然是对标霉国年会,就必须用顶尖全球会议的眼光去对待。

    因而,从学术到技术,从后勤到前台的各种流程安排,戴楠几乎都是一手操办。

    其中光是筛选合格的科研项目,就能耗费掉一大半精力。

    另外,还需要一系列的病例展厅,这其中还有一个关键——确认参会人员。

    如果有可能的话,戴楠自然是希望把国内外顶级医院的神经外科主任、教授,都喊过来。

    毕竟会议的含金量,和参会人员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关系。

    含金量高,参会人员越重磅。

    同样,参会人员越重磅,也说明年会含金量越高。

    不过让戴楠颇为头疼的是……业内的顶尖教授,几乎都被霉国神外年会给囊括了,不可能放下霉医研究院主办的会议不来,转而跑来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