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晋三十年八月,永晋帝在寝宫之中病逝,驾崩之际,他目光闪过久违的清明,他看着恭恭敬敬跪在自己身前的楚世煦,长叹一口气。
“你以为有些人是贤臣,有些人是奸臣,但实际上他们未必是贤臣,也未必是奸臣,到底忠或是不忠,你切莫不可以言行而论之。”
“真正的忠臣,是那些你想杀便能杀掉的。”
“因为你的权力在他们之上。”
“记住——”
“为君者,万不可亲信一臣。”
言尽于此,永晋帝看着楚世煦一边垂头哭泣,一边仰着头,他很清楚,楚世煦未必能担得起如此重任。
“父皇,那儿臣现在能仰仗谁呢?”楚世煦小心翼翼地试探道。
“杨方、卢恩皆可用,有三府军在,尚无大忧。”永晋帝假寐双眼,不愿再说。
永晋三十年九月,永晋帝立秦王楚世煦为太子,不久过后,永晋帝驾崩,谥号‘钦天英毅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道皇帝’,葬于定陵。
秦王楚世煦要求群臣先要为他的父亲定下庙号,再商讨更替年号之事。
大臣们纷纷上书,认为正光帝本为正统,而永晋帝是兄终弟及,适合世宗这一庙号,且永晋帝胜在‘统绪自此开世’之美、‘中接大统而新治’之盛,也不辜负世宗的褒义,他们纷纷觉得永晋帝庙号世宗是最好的。
秦王楚世煦同意了立自己的父皇永晋帝的庙号为世宗。
随后,在大臣们陈推出来的年号里,选择了一个名为‘开阳’的年号。
认为自己的煦对上阳,旭日而起,是大周往后应当看到的景象。
永晋三十年十月,楚世煦青睐王氏,因为他的母后正是王氏中人,这让王氏的权力在大周朝堂中一跃而起。
同月,桓盛辞官离开了朝堂。
画面上,桓盛和桓奕坐着马车已经朝着凉州的方向走了。
桓奕握紧拳头。
楚世昭死得不明不白,但是大周王朝对楚世昭之死的态度,仅仅只是追责了王睿贞和个别江南官场的低级官员,这些一看就是拿出来顶包的。
你管这叫报仇?
桓奕真想骂死这窝囊的大周皇室,这永晋帝。
你儿子给人整死了,你的雷霆一怒就是这样的雨点大小。
再看一眼这一年过了就驾崩的永晋帝,桓奕当场释怀地笑了,大才,真大才。
她力劝自己的大兄回到凉州,别在这里的长安朝堂浪费时间,回到凉州积蓄力量,不比把身家性命留在长安强?
起初,桓奕想将楚世昭留在长安,就是想能不能通过正常继位的手法,让楚世昭夺嫡成功,直接继位的话,那是可以省去很多麻烦的步骤,比如可以马上安插凉州的军队来助阵朝堂。
凉州军团联合三府军,这不是随便收拾那些不安分的节度使,平定起义军也很容易。
因为在桓奕看来,这些兵乱,都是越早处理越好处理,往后每个人都做大了,那还处理什么处理,洗干净脖子等死就好。
但如今看下来,留在长安,这困难比问题还多,解决掉一个还有另一个,不如直接拿武力开锤。
越看,越觉得打进长安好像比其他选项容易点。
永晋三十年十一月,王氏认为各地节度使的权力过盛,应当借助如今强有力的武装去削掉那些不受控制,不尊朝廷号令的藩镇。
他们首要认为要替换的节度使,便是在范阳坐镇的马溯安,此人异族也,靠着卢恩故吏的身份,这才在范阳当上了节度使。
而卢氏在范阳一带颇具影响力,两者结合,是为一患。
卢恩对此是力保马溯安此人没有异心。
于是在王氏的压力下,群臣上奏,要求马溯安将自己的嫡长子马巍送入长安里,以表露自己没有异心。
受到诏书的马溯安果真没有‘异心’,将自己的嫡长子马巍送入京城作为‘质子’。
但是,如此行为,怎么能满足如今朝堂诸臣的利益,尤其是王氏,他们想做的其实就是调换范阳节度使的职务给他们自家人。
永晋三十年十二月,马溯安向朝廷的示好,让朝廷调转了目标,于是大同节度使徐皓被征召入京,而王氏子弟,名槐,接替了徐皓的职务。
开阳元年一月,王槐接替了大同节度使的位置,而且很快就将大同之内原先的势力肃清一空,不少人因此下野免去官职。
这引起了极多人的不满。
大周王朝向节度使接连动刀,让各地戍边的节度使觉察到了极大的威胁。
开阳元年二月,朝廷再次对马溯安在范阳的治理提出了质疑,大量弹劾的奏折呈献上来,这让马溯安极为不安。
同月,在南方兴起了一个道教,名为——‘五斗米教’,由于永晋帝在位期间,兴起了大量的道教,五斗米教的出现,让很多百姓深深信之。
而五斗米教的教主姓张,名正隽,他有一个农户之子的信徒在这其中脱颖而出,此人姓王名守义。
开阳元年三月,楚世昭在江南深察百姓之疾苦,知晓为何百姓揭竿而起,他四处行医,也是在与当地的百姓所共情。
开阳元年四月,匈奴人大肆侵扰入境,与晋阳李瑾发起了激烈的交锋,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匈奴人因此伤亡7234人,而李瑾部众同样战死近12495人。
开阳帝楚世煦的亲信江淳却认为李瑾是戍卫边塞不力,应当革去职务。
开阳元年五月,马溯安一份书信找到了李瑾,希望能够联合李瑾一同反抗朝廷,他认为如今的朝廷削藩的意图摆在明面,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他个你死我活。
李瑾看了书信,却没有上交给朝廷,但也没有同意和马溯安一起造反,而是继续在晋阳戍卫岿然不动。
他这样的做法是,一旦把书信上交给朝廷,那么李瑾的信用就要受到他人的质疑,毕竟这是通风报信之举,往后不利于他取信于人,何况朝廷看了书信,就会认为他李瑾是干净的吗?那可未必。
其次,李瑾看了书信而不动兵,马溯安就会因为惊惧事情暴露而率先造反,有马溯安作为牵引点,朝廷未必就敢对他晋阳动刀。
即便事后马溯安说自己给了一份书信,李瑾也可以矢口否认。
这样一来,李瑾不仅免受于朝廷的攻伐,甚至还要被朝廷倚重来平定马溯安的叛乱,同样也不因小事而失信于他人,更提前知道了马溯安的计划。
而马溯安见李瑾按兵不动,他也不敢贸然揣测李瑾的态度,以免受到两边夹击,这样一来,李瑾就是马溯安和长安朝廷都要争取的人了。
开阳元年六月,范阳之乱爆发,马溯安起兵清君侧,同月,留在长安的马巍因此被杀,这让马溯安悲愤不已。
开阳元年七月,楚世昭在流离长安数年,通过不断地接触百姓,帮助百姓,日益完善了知行合一的道理。
楚世昭在特定条件下,配合自身现状与能力,触发了特殊的金色事件——龙场悟道。
在颠沛流离,藏于乱世之中的乡野之内,通过不断兼济百姓的实际行动,由亲王再到贫民,在这样不对等的身份转化,同时处于这种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楚世昭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
一天半夜里,楚世昭忽然有了顿悟,这就是大周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
龙场悟道:你的学习能力、总结能力得以精进,你拥有一次开创学说的机会,你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事半功倍,你的才识+10,你的统率+10,你的道德+10,你的魅力+10。(仅限该模拟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