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世昭对于当下局势,能有如此透彻的判断。
还得是靠上下几千年丰富的历史认知得以‘降维打击’。
蚁贼起义,楚世昭可以分析为——黄巾起义。
正确的解决办法,曹老板早就给了出来。
一个失去信用的朝廷,其皇室宗亲该怎么做,刘老板也给了出来。
蚁贼是杀不光的,因为本质上来说,这些百姓都是受到压迫,生存不下去这才起义的。
只要大周王朝一直没办法让这些百姓吃得了饭,那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蚁贼。
楚世昭要做什么呢?
先让自己的治地百姓生活安康,让他们能吃得上饭。
这比下几道罪己诏有用的很。
就拿崇祯来说。
老百姓听你下几道罪己诏放屁,然后看着今年又要多加不少的赋税,你说他们心里恶不恶心。
这就相当于老板骂了几句自己不是人,再把最基层的员工这个月工资每个人扣一千一样。
包是来找骂的。
你治理的地方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自然而然就会吸引流民,当地的百姓也会赞誉你的治理有方,你的名声就能顺着百姓的口口相传再度传播出去。
那么原本就是百姓的蚁贼还能是贼吗?
广威三年十二月,窦戾兵败回到沧州,高鹫看他狼狈而来,知晓他是吃了大败,果真起了一人主事沧州的想法。
于是高鹫在军中四处散布窦戾大败于晋王楚世昭的事情,以此动摇窦戾在军中的威望。
不日,高鹫亲自登门造访,自认他行政沧州,已有功德,愿意归纳窦戾为他的部将。
窦戾本就是沧州起事的第一人,更是沧州城先登的主将,如今胜利成果为高鹫所得,心中不忿,可是自知是败军之将,他也没有什么值得说的,于是只好效力于高鹫,不过由于窦戾战功显赫,在他麾下仍然接近七千多的河北将士愿意追随。
高鹫虽然拿到了自己想要的地位,可是窦戾的部曲没有打算,这依旧对他有着很大的威胁。
在麾下的谋臣周愿的劝说下,高鹫试图打散窦戾的部曲,重新划分,以此削弱窦戾在军中的地位。
广威四年一月,窦戾不接受高鹫打散编制旧部的想法,于是高鹫就调遣窦戾的部众前往对抗范阳一带的第一阵线,试图通过战事来消耗窦戾的部曲,从而保存自己的实力。
广威四年二月,楚世昭写了一封书信,书信之中没有其他话,只是慰问窦戾的近况如何,沧州百姓的生活有没有在他们的带领下得到好转。
高鹫拿到了这封书信,没有看出一个所以然来,为了避免让窦戾发现自己的行为,将书信重新封上,送往了窦戾所在之处。
但他的心中对窦戾已有警惕。
接到书信的窦戾陷入了默然之中,起义军虽然打下了沧,但是并不精于治理当地,他们大肆杀戮了当地的门阀士族后,一直都是用着对方的粮食、财物得以支撑。
等到这些东西消耗殆尽的时候,只怕很快就会重蹈覆辙,将压力放在沧州的百姓上。
广威四年三月,高鹫请窦戾一人入沧州共议大事,而窦戾的部众早就感觉到了高鹫的态度变化,纷纷劝说窦戾不能以身犯险。
最终,窦戾提出想法,让高鹫和他率领各自的部众两百人,取在一处城外的地方相见。
高鹫没有同意。
广威四年四月,窦戾心思沉重,他心知如今在沧州,他身处一个极其危险的状态,高鹫不信任他,并且还想要把他的弟兄们送上最前面的战场上赴死,不仅后勤得不到保障,还极有可能腹背受敌。
与其死的不明不白,为人所害,不如另择活路,保全自己。
窦戾并不清楚楚世昭是否值得信任,但是他大感于对方能够义释自己,放他回到沧州的做法。
这样的行为,远比高鹫来得光明磊落。
广威四年五月,窦戾亲率部众和他们的家眷,当着高鹫的面离开了沧州,前往青州,表示自己愿意归附晋王。
继续留在沧州,追随他的弟兄恐怕是要被高鹫送上战场赴死的,哪怕窦戾答应高鹫重组编制,但这些人毕竟曾经是窦戾的人,高鹫不管怎么样都会先保留他的嫡系部队。
起初青州的官军还以为窦戾是要再度攻打青州,却没有想到对方是主动请降。
在窦戾归顺楚世昭后,高鹫立刻发出号令,唾骂窦戾乃是不义小人,背弃其主,罔顾了起义军的初衷。
窦戾以为自己在青州会被楚世昭所厌恶,却没有想到楚世昭仍旧礼贤下士,没有因为高鹫的言辞而疏远他。
不过,窦戾自觉他的行为极为可耻,虽然是图谋自保而做出的选择,但的的确确是不义于高鹫,因此向晋王楚世昭请辞,想要归耕于青州。
楚世昭没有为难窦戾,在他主动请求归耕青州的时候,同意了窦戾的想法。
窦戾看似是请求归耕于青州,不如说是现在的窦戾清楚,楚世昭下一步极有可能是攻打沧州,平定沧州的起义军,他带着部众投顺楚世昭,已是不义之举,再去率领部众攻打沧州,那就是真真正正的‘小人行径’。
然而楚世昭不仅没有强迫他去做这样的行为,也没有派遣他的部众送上前线。
甚至是将这些河北归来的部众,编入当地,实行屯田制,将先前充公的土地恢复生产。
让这些兵众和家眷,在当地拥有一个生活的奔头和栖息之所。
广威四年六月,范阳节度使马溯安以平叛的理由,再度攻伐沧州,而镇守沧州的起义军头目高鹫,在经过半年的挥霍无度下,早已将那些世家门阀留下的财富用尽。
为了守住沧州,高鹫不得不将收敛财物的目光放到了沧州的百姓上。
之前为了安抚当地的百姓,高鹫和窦戾都是将官府之中的财富赏赐给百姓,开仓放粮施恩于民众,而今高鹫想要把当初赏赐出去的粮食,从百姓的手上再度拿回来。
整个沧州在高鹫军队的威压下,只得为高鹫的部队供粮。
广威四年七月,高鹫据守而战,再度击退了马溯安,可是如此紧迫的局势下,高鹫部众的军纪早已溃烂,为了发泄这种生死之中产生的压力,不少军士施暴于当地百姓以缓解情绪上的崩溃。
难以约束久战部众的高鹫遭到百姓的反扑。
广威四年八月,楚世昭决定率军攻打沧州,在窦戾先前部众提供的防线地图还有沧州地形的认知下,取得了势如破竹的效果。
在楚世昭的状态栏上出现了——势如破竹这四个字。
势如破竹:你取得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效果。(你的视野得以扩张,你在地方上的支持率提高了,你有充分的战略优势。)
广威四年九月,受到两边包夹的高鹫本就难以防范,最终决定举城投降,试图和窦戾一样换取前程。
入城之后,楚世昭勒令高鹫约束自己部众的行为,不求做到令行禁止,但求不能继续为祸百姓。
可是一直在战争之中,无法调节自身的高鹫部众早就难以受到控制,在兵败过后,军纪更加混乱,不少逃兵,溃军,都在城中趁机劫掠、施虐、释放着人性之中的恶。
楚世昭断然无法容忍这样的行为,将为首的将众全部处死,高鹫试图再度收买人心,想要为他的部曲求情。
于是楚世昭直接就将高鹫一并处死,这导致城中本来归顺楚世昭的蚁贼再度反叛。
只是楚世昭在行事之前,早就做好了准备,他先前就收缴了这些归顺蚁贼手上的武器,并且严加管束。
如今再度反叛的蚁贼,其实大多都是逃兵、溃军,身为兵痞想要在这里打着为‘高鹫’报仇的名义,趁势浑水摸鱼。
楚世昭不愿意网开一面的原因很简单,眼下刚刚收复沧州,急需安抚民众,要是容忍这些人,为虎作伥,治理起来只会更加艰难。
再者,这些无法约束的蚁贼,就算充入军中,也是害群之马,本着除恶必尽的想法,他们一定要死。
高鹫既然要归顺,他就不该把自己的手伸那么长,跑来收买人心,为这些溃军、逃兵开脱。
这里是军队,要的是令行禁止,而不是跑去讲究帮会里的人情世故。
只有人情世故的军队是不长久的,也是不可靠的。
这天下之事,坏就坏在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今日可以因为人情世故违背君主的命令,明天就能因为人情世故拒绝出战因此怠慢了战机,错过最好的情势。
楚世昭不想要看到他的军队之中出现这样的人。
广威四年九月,晋王楚世昭收复沧州,果断任命归耕青州的窦戾为沧州节度使,统御当地。
至此,楚世昭威震河北!!!!!!
周书·晋王传称——“晋王世昭,此非常人,豁达而知命,行军而知节,年虽少,命世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