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麦苗鲜,童子携筐摘榆钱。”

    临近清明时节,早春的风携着暖意,轻轻抚过山峦。

    新雨过后,榆树嫩绿的枝条带着生命的悸动悄然抽出新芽,泥土湿软,几乎是一夜之间,各样野菜也悄悄探出头来,爬满山坡。

    许夏和青梅两个人背着背篓和长杆,在山头薅了一上午,两个篓子都装得满满当当。

    “今年这榆钱颜色也太漂亮了,真水灵。”

    青梅抓了一把榆钱放在手里细细看,总觉得今年的榆钱格外绿,一掐都能出水一样。

    许夏笑了笑,将长杆收起来,“今年肯定比去年好,去年这时候雨水太多,都涝了,味道寡淡的很。”

    青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虽然没反驳,但心里总觉得还是不一样的。

    不是比去年好,这榆钱好像比她从小到大吃的那些长得都好,味道也更清香。

    不过自从夏夏姐回村之后,这山上是什么都长得好,小小榆钱,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想到鲜嫩的榆钱窝窝,青梅立刻将刚才的小心思抛之脑后,只顾着流口水了。

    “走,看看得宝叔那边怎么样了。”

    许夏背起背篓,撑着杆子往旁边的树林里走去。

    春天一到,温度上来,林下的野山菌也纷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这不东临纪的马良又闻风而来。

    去年夏天那批野山菌让他赚得盆满钵满,东临纪的名头也更响亮了,所以今年菌子一露头,他就立刻开着小汽车过来,生怕来晚了被人捷足先登。

    刚进林子里,许夏就看到许得宝和马良结伴出来,手里的小篮子里装了不少颜色和形状各异的嫩菌子,个头都还不是很大,但也饱满水灵得很。

    “怎么样,马老板,看得还行吗?”许夏问。

    马良搓搓手上的土,嘿嘿一笑,“行啊,怎么不行,你们这菌子真是一年比一年好,跟吃了大补丸似的,我一掐就有数了。”

    旁边的许得宝也适时道,“今年山上的菌子确实出得早,长得也快,除了去年的鸡油菌和牛肝菌之外,还多了些羊肚菌、牡蛎菌和茶树菇,黑木耳也不少。”

    许夏点点头,“行,那马老板待会儿你考虑考虑,要哪些种类,后边每天派车过来拉货就行。”

    “对了,中午就留这儿吃饭吧,刚下来的嫩榆钱,中午蒸窝窝吃。”

    “榆钱啊。”马良眼前一亮,这可真的是时令美食,每年就吃那么几天,稍微晚些就不够嫩了。

    这玩意儿在城里还真不好找。

    “走走,赶紧下山吧,被你一说还真是饿了。”

    马良乐呵呵的提着篮子往下走,颇有几分迫不及待的模样。

    到了院子里后,许夏和青梅就赶紧找了大盆将榆钱倒进去开始淘洗,顺便将一些枯枝烂叶捡出去。

    洗净摘好之后,青梅又从屋里舀了一勺白面,一勺棒子面倒进去,顺便又捏了一撮花椒粉和十三香提味,还放了一点点小苏打,可以让蒸出来来的窝窝头颜色更漂亮更青翠。

    放完这些配料之后,青梅就把盆子里的面粉和配料跟叶子搅拌均匀,使劲儿揉搓,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些干,多揉一会儿,嫩榆钱出了鲜嫩的汁儿,就可以揉成团了。

    她把面盆往外面一放,又从厨房里端了蒸锅过来,两个人就开始揣窝窝头,胖胖一个,底部戳个洞,还没蒸出来就已经清香味十足,引得旁边洗菌子的马良鼻子不住地往这边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