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的时间,转瞬即逝,转眼便来到了成婚前夕。

    宋芷将那只透绿的玉镯子套在郑慧的手上,而后轻轻拍了拍她的手,抢先一步道:“作为师父的徒弟,我怎么也算半个娘家人,这镯子你不许拒绝。”

    郑慧看着那只通体莹润的镯子,便知其价值不菲。

    她刚想开口说些推辞的话,却因着宋芷的这一句话,到底没有客套推诿。

    两人拉着手,说了会儿体己话,不多时,喜婆便寻了来要给郑慧上妆。

    宋芷也赶回了家里,院子里已挂起了红灯笼,几个本家婶子正在厨房忙活。宋芷挽起袖子加入其中。

    天刚蒙蒙亮,宋家院子就热闹起来。

    宋平穿着一身崭新的大红长袍,腰间系着红绸带,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在众人的打趣中涨红了脸。

    “宋平你小子这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竟是将咱们村的夫子都讨回家去了!”

    “就是,就是,往后你要是欺负了郑慧,咱们这些婶子可是不依的!”

    宋平只憨憨的笑着,对于婶子们的话更是保证连连。

    吉时将至,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出了宋家院子。

    宋平骑在披红挂彩的马上,身后跟着八人抬的花轿,一路锣鼓喧天,惊起了树上的雀鸟。

    郑慧家就在村头,不过一里地的距离。

    队伍刚动身,坐在村头老树上的孩子们就一窝蜂地跑下来报信:\"来了来了!新郎官来了!\"

    村中的孩子多是郑慧的学生,年纪小的打头阵,一拥而上将迎亲的道路堵住,不让他们前进。

    宋芷早有准备,解开随身布袋,将甜果子和铜钱撒向四周。孩子们欢呼着四散开来,队伍得以继续前行。

    到了郑家门前,年长些的学生却不吃这套。以十四岁的铁柱为首,几个半大小子排成一排,非要宋平作诗一首才肯放行。

    宋平急得额头冒汗,他这才识了些字,哪会做什么诗?

    正窘迫间,宋芷上前解围:\"今日是你们夫子的大喜之日,可不好误了吉时!\"

    “这样,我看就让新娘官当着大伙儿的面,做出保证,以后一定全心全意爱护,敬重你们夫子,无论贫穷富贵,无论顺境逆境,皆不离不弃,相伴一生!”

    孩子们纷纷拍手叫好。

    有孩子适时补充道:“还有遇事不论巨细,皆与夫子共商共量,不专断独行!”

    “还有,还有,不能阻止夫子继续教我们识字!”

    “”

    孩子们对郑慧的维护,郑大夫,以及王氏全都看在了眼里,他们对孩子的维护,感动的眼眶微湿。

    在看门前的孙女婿,一副心甘情愿,照单全收的模样。

    王氏感怀的握住老伴的手,“多亏了阿芷这孩子,给咱们慧儿寻了这条归宿。”

    郑大夫也感怀的拍了拍老妻的手,是啊,有这么多人护着他的慧儿,他也就放心了。

    待在闺房之中的郑慧,听到外面的喧闹,心中亦是感动不已。

    三人的心思暂且不表,只见宋平当着村中老少的面,郑重启誓保证后,还郑重其事地作了揖,孩子们这才笑嘻嘻地让开道,露出铺着红毡的院中小径

    堂屋门前,郑大夫与王氏早已端坐在太师椅上。

    宋平和新娘子在喜婆的指引下,缓缓走到他们面前。

    宋平率先跪下,朝着郑大夫与王氏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而后又奉了茶,“爷,奶,孙婿今日与慧儿成婚,定当好好待她,不辜负您二老的期望。”

    两人连忙接过茶,啜饮一口,笑着让其起身。

    而后是郑慧被扶着缓缓下拜,奉茶,“阿爷,阿奶,孙女今日出嫁,往后不能常伴左右,还望二老多多保重身体。”

    郑大夫和王氏眼中闪烁着泪花,郑大夫接过茶盏,忙道:“起来吧,只要你们夫妻二人和和美美,我们也就放心了。”

    王氏抹了抹眼泪,在一旁连声附和。

    随后,喜婆又搀扶着新娘子起身,上了花轿。

    锣鼓声再次响起。回程的路上,不少村民站在路边看热闹,有妇人高声说着吉祥话,也有孩童追着花轿跑。

    到了宋家门前,按习俗新娘子下轿要跨火盆。

    郑慧小心翼翼地迈步,却不慎被裙摆绊到,眼看要摔倒。宋平不顾礼仪,一个箭步上前扶住她的手臂。

    围观众人发出善意的哄笑,郑慧羞得连耳朵都红了,好在有盖头遮着。

    新娘子被喜婆牵着来到堂屋,对着坐在上首的父母拜了下去。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随着唱礼的完成。新娘官在众人的起哄声将新娘送去了洞房。

    院中,喜宴正式开始。虽然婚事准备得仓促,宋家却在席面上格外用心。

    八仙桌排开十二张,每张桌上都摆着六荤六素十二个大碗。

    最显眼的是当中那道红烧肘子,酱色油亮,用筷子一戳就颤巍巍地晃。

    旁边配着整只白切鸡,鸡皮黄澄澄的,斩得齐整,摆成凤凰展翅的模样。

    四角放着红烧鱼、粉蒸肉,都是实打实的硬菜。

    传菜的人端着木托盘往来穿梭,往各桌添四样点心:金黄的炸春卷,酥脆的麻球上沾着芝麻,糯米枣糕切成菱花块,还有新炸的糖油果子,咬一口能拉出丝来。

    孩子们规矩的坐在爹娘身边,看着端上桌的吃食流口水,即便如今村里的情况好转了,他们也从未见到过这般精致的吃食。

    宋平寻到自己的小妹,红着脸与她耳语了几句。

    宋欢重重的点了点头,当即小跑进厨房,拉了拉宋芷的衣袖,凑到她耳边道:“阿姊可有点心了?大哥让我给嫂子送些过去!”

    宋芷会心一笑,还知道疼惜媳妇。

    早有准备的她,转身从一个笼屉里端出一碟精致的点心,递到小妹手中,“快去吧!”

    宋欢得了吩咐,欢喜的跑去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