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叹息一声,有些悲痛。

    “阿耶,卫公年事已高,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这些年来卫公身子一直都不错,也算是享受了生活。

    阿耶就不必悲伤了。”

    李承乾看到李世民这个样子,连忙出言安慰。

    李世民闻言却摇了摇头:

    “当时你们还年幼,有些事情不知道也不奇怪。

    当年在攻打吐谷浑之时,盐泽道总管高甑生未按期到达目的地,贻误了军机,卫公按照军法对他进行了责罚。

    高甑生事后对此心怀不满,在攻下吐谷浑之后,就串通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诬告卫公谋反。

    朕当时接到奏报觉得卫公不会如此,不过事关重大,于是下旨让人调查此事。

    调查结果真相大白,判了高甑生诬罔罪,不过念及功劳免死,流放边疆。

    这也算是还了卫公的清白。

    可自那以后,卫公以病致仕,朕亲自到卫公府第探望病情,还赐绢五百匹,晋其位为开府仪同三司。

    而且从那刻开始,卫公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若是没有大事他也不会上朝参政。

    朕知道卫公是怕了,所以才小心翼翼,可朕从未猜疑过他,他这又是何苦哀哉?”

    李世民表情有些悲伤,不住的摇头叹息。

    他说的这件事,李慎从未听过,攻打吐谷浑应该是贞观八年的事,那个时候李慎才六岁,李承乾也不过十几岁而已。

    不过后期李靖闭门谢客的事两人倒是知道,很少与人来往,他的长子李德謇还在太子府当差呢。

    想来应该是与此事有关。

    (肚子疼了一天,终于不疼了。)

    在李慎看来,李靖确实是一个人物,

    南边平定吴会,北边扫清沙漠突厥,西边安定吐谷浑慕容,

    可以说大片疆土都是李靖打下来。

    这就不得不说道功高盖主的问题,李靖怕了。

    不过这也是正常,李慎有时候都害怕,还得四处惹祸呢。

    李慎学不来程咬金揣着明白装糊涂,那样活的太累。

    李慎就跟其他功臣一样,闲赋在家,享受生活。

    就如他的王叔李孝恭一样,功劳太大,我就在家弄一群莺莺燕燕玩。没事我也不参政。

    这样也算是保全自己的一种方法。

    “阿耶,也不能这么说,卫公这几年的确年老多病,也并不是他故意为之。

    卫公一心为大唐,当年攻打辽东之时,卫公还请缨愿意通往。

    当时阿耶因他有病在身所以才拒绝。

    这足以看出卫公的忠心了。”李承乾在一旁出言安慰,他知道李世民有些自责。

    可是李慎却心中好笑,秃子头上的虱子,这都明摆的事。

    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李靖在军中的威望太高,当然要将李靖雪藏起来,没有杀功臣已经证明李世民仁慈了。

    你看看现在,李靖,程咬金,尉迟恭等等不都已经致仕在家了么。

    他们虽然也需要上大朝,但很少参政,不发表个人见解。

    李慎笑的是这里又没有外人,自己老爹还装的这么大义凛然,

    都是一个山头的狐狸,你跟我说什么聊斋?

    重点是李承乾还这么配合,你说你捧臭脚这一出跟谁学的?

    在场众人,谁也不知道李慎在心里把自己老爹和大哥都鄙视了一遍。

    而李世民却一脸忧愁的说道:

    “这个朕自然知道,不过卫公乃是我大唐的定海神针,周边的蛮夷对卫公忌惮无比,已经把卫公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