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黄老七?你投靠朝廷,甘当戚继光的爪牙,背叛绿林道。我呸!”张细狗认出说话的是黄老七,不由大骂。
“嘿嘿,张细狗,你投靠倭寇、认贼作父,背叛国家、数典忘祖!你这个狗汉奸,还敢跟我提什么绿林道?你恬不知耻!”
论起骂人的本事,黄老七可不输给任何人。他叉着腰,和张细狗高声对骂起来。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比谁的嗓门大。开始还是国家、民族、大义,到后来就是满嘴口污言秽语,词句不堪入耳。
黄老七是力士营指挥使,力士营的编制里可没有鸳鸯阵。这些鸳鸯阵都是从中军当中精选出来的。中军指挥使李超听着二人对骂,听一会儿就烦了。
“黄老七,退后!”把黄老七叫回来,李超下令,“镗耙手,开火!”
嘭嘭嘭,枪声响起。烟雾缭绕中,传出了几声惨叫。镗耙手拿的镗耙经过改良,已经变成长柄火铳,能够发射子弹了。只是在枪管头上,一边多了一个翅膀,形成了镗耙的两根小枝。
一个鸳鸯小队,配两名镗耙手。十几组鸳鸯阵,就是二十多名耥耙手,有二十几把长柄火铳。一起开枪,五个歹徒顷刻间让打成了筛子。外号叫做刀疤张的海盗头子张细狗,也死在了乱枪之下。
所有敌人全部消灭之后,黄老七带着力士营的官兵打扫战场、掩埋尸体。这才是他出现在县衙的真正用途。戚继光排他带着一帮力士营官兵来县衙,就是做收尾工作的。
义乌县的百姓,只知道半夜城里动静不小。有爆炸声、有人的喊叫声。等到天亮,一切又回归了正常。县里的衙役敲着锣,沿街道通知,从今日起,临时封城结束,城门口可以自由出入了。
老百姓们高兴坏了。纷纷走出家门、奔走相告。乡下有亲戚的,急忙去串个门子。乡下没有亲戚的,今天找时间也得出城去溜达一圈,以庆祝县城解封。
本次义乌锄奸行动,一共消灭奸细一百五十余人。来义乌的两百个倭寇和汉奸,只跑了不到五十人。贼首大耳朵和张细狗,双双毙命。这是戚家军取得的又一次胜利。
县令赵大河,把本次锄奸行动上报给了朝廷,替戚家军请功。
“大帅。”戚继光正在书房看书,小四儿鬼鬼祟祟的进来了。
戚继光看他一眼,觉得有些奇怪,小四儿虽然长得贼头贼脑,但今天却看着格外的像个贼。“你有事?”戚继光放下书,皱眉打量着这位心腹手下。
小四儿咽了口吐沫,走近几步,“俘虏招供了。这是供词。”
小四儿说的俘虏,是这次县衙战斗中抓获的奸细。这次一共只抓到了三个,其中有两个还是重伤的。至于俘虏是否还活着,戚继光并不关心。几个俘虏落到范小四手上,活着的可能性极为渺茫。
拿起这份供词,就着灯光展开看了一遍。看到一半的时候,戚继光就变了脸色。越往后看,他脸色越难看。竟有这种事?
“这口供还有谁知道?”
“还有参加审讯的四名兄弟。我已经交代过他们,要严格保密。”
戚继光点点头。小四儿是侦察兵头子,保密的事情,他自然会做得很好。不过这份口供的内容,还是让戚继光感到有些棘手。
这时候,福建倭寇已经很猖獗了,兵部连下了几份公文,催促戚继光尽快率军去福建平倭。而戚继光的伤势还没有完全康复,征兵工作也仍然在继续。
光招新兵还不够,还得练兵。招来的新兵是要带去福建打仗的。新兵不经过训练,没有熟练掌握战斗技能,上了战场也不能克敌制胜。戚继光要的是百炼精兵,可不是凑人数的乌合之众。
“新兵现在招了有多少人?”戚继光忽然问了一个和这份口供毫无半点关系的问题。
“八千余。不过有一大半还未经过二次筛选。”小四儿虽然不负责征兵工作,但戚继光问起招兵的进度,他还是能做到张口就来。不愧是侦察兵头子。
“让他们加快进度。三天之内,招够一万人。然后拔营起寨,南下去福建,抗倭!”
“遵命!”范小四一听,精神振奋。等他离开戚继光的书房之后,立刻去了征兵处,告诉在现场的杨文和吴惟忠,大帅有令,三天之内招够一万新兵,要起兵南下福建了!
戚家军在义乌招兵,不是招不到,而是筛选太严格,因为达不到标准,被筛下去的人太多。
现在戚大帅规定天数和人数了。这就好办了。把之前被淘汰下去的人重新整理一遍,有条件差不多的,全部通知回来填表参军。部队录取你了!
至于为什么上次被淘汰,这次又通知被录取,征兵官给的解释是:为了考验你。淘汰回家,看你遭受打击之后的承受能力强不强?现在你通过了。
消息一传出去,征兵处又排了起长队。从早晨天还没亮,就有人来排队了。一直排到晚上七点多。天都黑了,队伍才散去。两天之后的傍晚,杨文派人来送信,这次已经招够一万人了。还要不要继续招兵了?
戚继光告诉杨文,用不着了。我们明天就出发!所有新兵,在行军途中练习队列。老兵担任教官,现场演示教导。争取在部队投入作战之前,所有新兵都能够掌握一定的作战技能。
最起码,刀枪、狼铣、镗耙、火铳的使用方法,技巧,都要掌握,这样才能上阵打仗。要是啥也不会,到那儿就让倭寇轻松击败,那还不如不招这些人呢。
戚家军终于出发了。义乌百姓走上街头,来送别戚家军,也是送别自家子弟。县令赵大河亲自带着县里的官员和衙役,在城门口送行。赵县令给戚大帅捧上三杯酒,继光一口一杯,喝完。
夹了一块肉,戚继光张嘴吃下去。摔了酒杯、扔了筷子,在马上一拱手,“多谢义务的父老乡亲!戚继光抗倭去也!”
说完,抖缰绳,催战马,率领大军往南而去。